在上海度过7年学医生涯的赵雪娇,即将从上海交大医学院的护理专业以研究生身份毕业。她要回到家乡云南,开启职业生涯。“我4岁的时候奶奶因脑出血去世,那种无助的感觉一直留在脑海,所以我一直特别想学医。”雪娇说,在医院有时候也会遇到脑出血患者,帮助他们就像帮助家人一样,她觉得很开心。
除了爱心、责任心和护理技能,学护理为什么要读研究生?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读护理本科期间,赵雪娇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实习,她的带教老师是一位有博士学历的护士,这段临床实习经历让她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有时候学历和能力也是成正比的。从临床发明到课题,我看到医院里的护理队伍一直在努力‘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临床创新。而这份创新可以令护士从护理一个人,延伸到服务一类人。所以我决定考研,想成为老师们那样能够服务好病人、教导好学生,也能解决问题的有能力的人。”
那时候距离研究生报名还有两个半月,她争分夺秒,白天实习,晚上复习,终于考进了上海交大医学院。赵雪娇加入了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毕业之后将回到云南,用自己所学服务家乡人民。
研究生期间,她跟着导师在麻醉护理方面完成了创新研究。“护士们的创新是很平常的事了,目前学校和医院都有专门的经费支持和鼓励护理队伍进行创新研究。我也希望以后能为患者创造更多价值。”在跟着导师进行临床研究期间,也培养了她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未来护理队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很自豪成为其中一员,未来我们护理队伍将会给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毕业生对未来怀揣计划,在校生努力苦学基本功。最近,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的杨梦菁和林秀怡正在接受集训,两位姑娘经过层层选拔,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国家代表队。她们都对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护理专业不只局限于‘遵医嘱’,在此基础上还应加上自己的思考,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切身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不断完善。优质护理还要更多地关注患者心理健康。”
此外,该校连续举办了8届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赛场上的中国护生快速熟练地以知识技能应变,感受到患者压抑痛苦的情绪,她们躬身轻语询问,随手掖被子、系鞋带等体贴小细节自然而然。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黄钢说,在护理技能提升的同时,更要注重护理技能与人文关怀、人类大健康之间关系的思考,让照护“有温度”。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