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我6岁。这一年的5月12日,于我而言,是永世难忘、极其特殊的一天。这一天,我家老少和丁家宅父老乡亲欢天喜地迎接解放军宿营,大哥和本家阿叔护送受伤排长到相家宅部队集结地。
我家位于奉贤南桥镇西南隅5里。奉贤西南角的农民去南桥,必经我家宅前的乡间小路。丁家宅当时有4栋砖砌平瓦房,住了包括我家在内的10户人家,屋前竹篱笆围宅,并有间隔25米的两栋望门屋。
这天上午10时许,17岁的大哥丁杏林看到3个头戴五角星军帽,身穿黄军服的人,在竹篱笆前撒白石灰。他再仔细一看,发现小路的每个转弯处都有标有箭头的白石灰路标。一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进上海了!午饭后,他与几个伙伴走到我家西侧100米多处的沙港桥堍,迎接解放军的到来。2点,一个支队的解放军,有的骑马,有的徒步,穿过沙港桥,顺着白石灰箭头,朝东北一路走来。当上空有飞机声时,解放军和马全部卧倒,飞机过后,又继续前行。大哥飞奔回家,高兴地对我妈说:解放军大部队快要来了,要解放南桥,解放上海了!
傍晚6点钟左右,晚霞染红西天。解放军部队如一条长龙蜿蜒朝丁家宅走来,一艘艘大木船沿着沙港由南向北航行。我妈急着进屋淘了半升大米,然后到屋前的晒谷场地上“嗻嗻”地呼叫不停。我说:天还没黑,为啥老早喂鸡了呀?我妈笑容满面地回答:延林,解放军要到我家过夜,我要做好迎接解放军的准备。接着,我爸挑水、拔柴,10岁的二哥打扫屋前的场地,大哥和3个姐姐打扫客堂间、正屋和厢房,把玻璃窗擦得锃亮。刚打扫完不久,解放军战士就扛着枪,“少麻子”(米袋)搭在身上,雄赳赳、气昂昂地从我家望门屋鱼贯而入,并分散到各家休息。来到我家的10多个解放军面带笑容,十分和气。我家是三眼土灶,妈妈到灶后烧火,解放军在灶前烧饭做菜。连长要买稻柴打地铺,我爸就取了一些稻柴,并捧出几甏咸菜,还拗不过连长的要求,称了柴的分量。连长打了收条,叫他解放后到南桥乡公所领钞票。
当晚,10多个解放军住在我家7开间的客堂里。半夜,大哥听到客堂间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忙起身探个究竟。连长说,刚接到命令,部队要开拔了。他接着恳请大哥再找个人,用农船送一位受伤的排长到南桥北面的相家宅,与大部队会合。大哥叫来本家阿叔丁士荣,在船上铺好稻草,以防排长受凉。叔侄两人载着排长从屋后的沈家浜出发,转到大沟河,再入沙港向北,到南桥塘转弯至庄行小学向北航行。为了加快船速,两人轮流撑船。5月的天气温差很大,虽然夜里寒气有些逼人,但两人心里热腾腾的,身上还不停冒汗。受伤的排长安详地躺在船里,叮嘱他们不要着急。小船穿港劈波转了18湾,行程20里,终于在雄鸡啼叫时将排长送到了相家宅。连长紧紧地握住叔侄两人的手,向他俩表示感谢,并送上两袋米。大哥说:我们老百姓就盼着你们快来解放上海,送伤员是我们应该做的,不用客气。连长不肯收回大米,他说:这点小礼物,你们一定要收下,因为我们是中国老百姓的子弟兵。叔侄于是接过礼物,登船返回。回到家里,鲜红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
5月14日,奉贤南桥解放,5月27日,上海解放,我家企盼的新生活终于到来了。
每当想起我家老少迎送解放军的事,总是备感欣慰。1949至今70年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更加强大了,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筑起了钢铁长城。我们全家一定会像过去一样,做好拥军优属的工作,为钢铁长城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