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屋,位于长宁区新泾镇绿八居民区一个保障房小区里。小区,不算新也不算旧,二百来户人家共用绿屋,楼道内一律不设置垃圾桶。
绿屋,定时定点开放,居民到点来投放垃圾,已是生活的日常;特别的是,湿垃圾,大家都会“破袋投放”。为啥要破袋?因为,那个塑料袋是“干垃圾”呀!
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经过了社区培训,“四分类”,居民早已心中有数。不过,这个“清清爽爽”来得不容易。小区没有业委会,居委会和社区业委会联席会议联手发动“四分类”。有一阵子,每晚七时到九时,晚饭后就寝前,宝贵的两小时,就是居委会、志愿者挨家挨户宣传“四分类”的“黄金2小时”。
终于,四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家喻户晓。目前,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的投放准确率已从起初的11.1%提升至95.3%。
小区里,有两位独居的”轮椅老人“,他们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显然不方便,怎么办?不急,志愿者每天上门帮老人收垃圾。若有居民要出差了旅游了,出门前,需要临时处置家中垃圾,志愿者也会帮助处理。在绿屋,定时定点投放,是规则,但规则的遵循,从来都不缺乏精细的管理和服务。
在绿屋,居民每天都能读到前一天小区“每日资源回收利用率”公示。本月12日的一组数据是——可回收物,10公斤;湿垃圾,18公斤;干垃圾,18公斤。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率=湿垃圾+可回收物/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61%。
无论是分类准确率的提升,还是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率不断走高,都让居民很有环保成就感,也让大家相信——无论新小区还是老小区,无论商品房小区还是保障房小区,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垃圾分类,就会习惯成自然。
绿屋所在的长宁区,正在全力创建第一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截至昨天,长宁区所有739个居民小区都已启动“定时定点“投放垃圾,6个街道实现100%覆盖,完成909座垃圾箱房标准化改造;698个居民小区通过“定时定点”验收,占居民小区总数的94.45%。
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如何示范?绿屋,就是答案。
从“示范”的意义上说,绿屋,就是申城环保的保障,就是申城“生活新时尚”的生动写照。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