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去年相比,虽然时间充足了,但任务却更繁重了。”这是团队成员共同的感受。今年,七〇八所接下了9艘舰船的音视频系统和通信改造任务,需要完成从图纸设计到拆卸移交等一系列工作。除此之外,团队还要承担现场组织、沟通和协调任务。“前期我们会到舰船的归属地开展工作,遇到技术或天气等因素,只能依靠自己或远程求救,可谓是‘客场作战’,往往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陈涛回忆,“等到了青岛,当团队聚在一起时,那就是‘主场’了,工作协调顺畅不少。”
由于舰船在白天还有训练任务,有时需要调整方案,但舰船数量多,时间紧,只得在晚上加班加点开展。可晚上青岛港口夜间气温低于5摄氏度,海浪极大,尽管裹着大衣,但在船上待上5分钟,人还是冻得直打哆嗦。葛莉华说,“最忙的一天,我检查了十余艘舰船,走了18公里。”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由于港口泊位有限,部分舰船只能在海上抛锚。团队成员只得从岸边搭乘小艇前往。“接近舰船的时候,上边会放软梯下来。”朱羽张扬有轻微恐高症,每次上下软梯都是一种煎熬。
对小艇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另一位90后楼诚。由于被海浪打湿,他还感冒了数日。有一天,楼诚完成任务回到宾馆已是凌晨1时,可仅休息了3个多小时,他又出门了。“作为年轻科技工作者,特别希望看到自己参与改造的舰船在蓝色国土上劈波斩浪,圆满顺利完成任务。”
苏晓鹏则被团队成员称为“幕后英雄”。虽然没能去现场,但他加班赶制出的图纸发挥了大作用。
团队负责人葛莉华将这群年轻人的成长看在眼里。团队的辛勤汗水,不仅为大阅兵顺利完成提供保障,也得到舰上官兵的点赞。
见习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