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昨晚闭幕,一亿多人次“在线”参与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昨晚闭幕,一亿多人次“在线”参与
     
2019年06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之花盛放在百姓身边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昨晚闭幕,一亿多人次“在线”参与
郭新洋
■ 河北梆子《李保国》
■ 苏剧《国鼎魂》
■ 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
■ 话剧《谷文昌》 主办方供图
■ 舞剧《天路》
■ 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
■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 豫剧《重渡沟》
■ 话剧《柳青》 主办方供图
■ 秦腔《王贵与李香香》
  昨晚,在上海大剧院的“火红”舞台上,在热烈持久的掌声中,中国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第十六届“文华大奖”获奖剧目正式揭晓。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昨晚也同时落幕,节旗被郑重转交给京津冀三地。中国艺术节,不仅是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节日。十二艺节期间,共有1亿多人次在线上关注和欣赏艺术剧目,参与人数、社会关注程度均创下了历史之最。

  新时代  新作品

  “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昨天下午的媒体通气会上,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诸迪这样说。他介绍说,共有51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参加了十二艺节的演出,其中38台剧目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这些都是近年来各地区、各单位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专家和观众反映,这批作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代表了当前舞台艺术创作水平,展示了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艺术创作的新变化、新成果。”

  以昨晚颁出的文华奖获奖作品为例,本届艺术节最大的特点是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大量涌现,自觉担负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话剧《谷文昌》《柳青》、豫剧《重渡沟》、河北梆子《李保国》和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等作品都是围绕扶贫攻坚等重大时代课题,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体现出文艺工作者对现实题材创作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创作能力的加强。其次是以雅俗共赏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舞剧《天路》《草原英雄小姐妹》、苏剧《国鼎魂》、秦腔《王贵与李香香》等积极发挥优秀文艺作品培根铸魂的作用,扩大了主旋律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再者是守正创新,以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出品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代表的一批作品,在观念和手段结合上、内容和形式融合上进行深度创新。诸迪还表示,评奖本身并不是举办评奖的最终目的,“艺术节后,我们将对获奖剧目提出要求,推动其不断演出,使更多百姓能够看到这些优秀作品。”

  新“客厅”  新路线

  201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文化氛围营造工程。今年,上海以十二艺节为契机,打造“2019上海城市文化客厅”,让市民和游客能够在艺术商圈、地铁音乐角、机场美术馆等一个个城市文化客厅里零距离地感受艺术魅力。办节期间,群星奖作品走进上海地铁,让艺术节的魅力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的展示长廊、各主要地铁站都展现了十二艺节风采;上海木偶剧团携参演剧目《最后一头战象》的象偶走进商圈,与市民亲密互动。此外,外滩22号等10余家演艺新空间陆续开放,整座城市就是一座开放型剧院、开放型美术馆。

  演出不仅遍布全市,更扎扎实实送到老百姓的身边。十二艺节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在舞台艺术方面,组织参评参演院团举行了32场公益惠民演出,平均上座率达到97%。其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由于档期冲突,原计划的惠民演出一度准备取消。得知情况后,院长李小雄主动申请改期加演,他说:“我们不只是为评奖而来,更是为了推广剧种、接受全国观众检阅而来。”改期后,他们前一天演完夜场,次日清晨5点起床化妆,赶到惠民演出现场,11点多演完饭也没吃就返回市区,下午3点再进剧场准备晚上的演出。中央芭蕾舞团首席主演曹舒慈为了惠民演出,还缺席了中芭巴西巡演,而她的舞伴则特意从巴西飞来上海。

  十二艺节,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之后第一次举办的中国艺术节,生动实践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理念。“百万市民看大戏游上海”活动便早早启动,结合十二艺节精彩剧目和展览展示,组织了一批具有上海特色文化元素的文化和旅游活动,发布了40条文旅融合的精品线路。其中,直接与十二艺节相关的线路就有9条。

  新展览  新媒体

  舞台艺术之外,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3个国家级专业大展首次汇聚在同一场馆呈现,参展艺术家之多、覆盖面之广、作品面貌之丰富,被业内人士认为在全国同类展览中极为少见。3个展览自开幕以来,中华艺术宫已经吸引近6万人次观众现场参观。艺术节虽然在昨晚落幕,但是3个展览项目将一直持续至8月14日。

  4天内5万多人次参观,现场销售及签约额达3400多万元……首次加入艺术节的文创产品更是成了“爆款”,这是近年来全国31个省(区、市)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成果的首次集中亮相。各地经销商普遍惊叹,原计划四天的货物一天就销售一空,必须马上补货。火爆的场面也让众多参展机构看到了文创产业的广阔前景。

  本届艺术节的另一个新阵地,便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本届艺术节中充分得到了运用,网络直播也首次全流程介入艺术节。统计显示,31台剧目18次移动端直播点击量近1420万人次,22场全剧网络直播点击量5270余万人次,直播总点击量近6700万人次,“云上群星奖”专题总访问量达4428.5万人次。也就是说有1亿多人次在线上关注和欣赏了艺术剧目,超额完成了十二艺节组委会提出的“十万观众进剧场,百万观众在现场,千万观众在线上”的目标和计划。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使优秀文艺作品的传播跨越了地域、时空的局限,为艺术的推广普及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首席记者 孙佳音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 郭新洋 摄

  “文华大奖”获奖名单

  舞剧   《永不消逝的电波》

  舞剧   《天路》

  舞剧   《草原英雄小姐妹》

  民族歌剧 《马向阳下乡记》

  话剧   《谷文昌》

  话剧   《柳青》

  秦腔   《王贵与李香香》

  豫剧   《重渡沟》

  苏剧   《国鼎魂》

  河北梆子 《李保国》

  数字说话

  ■ 近10万人次观看剧院演出

  ■ 近8万人次观看惠民公益展演

  ■ 5万余人次参观演艺及文创博览会

  ■ 十天内近6万人次参观“三大展”

  ■ 1亿多人次在线上关注和欣赏艺术剧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新视界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中国新闻·专版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艺术之花盛放在百姓身边
属于这座城市的节日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3艺术之花盛放在百姓身边 2019-06-03 2 2019年06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