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过善恶门
璇儿
  璇 儿

  每一位来到巴厘岛的游客,大概都会被这座岛上那无处不在的寺庙和雕像,以及神龛和地上随处可见的香花供品吸引住目光。巴厘岛被称为“千寺之岛”绝非虚名,而“阴阳门”——印尼语Candi Bentar,也称为“善恶门”——是巴厘岛独一无二的建筑制式。居民的家、寺庙、酒店、公司,乃至机场,所有地方都可能出现阴阳门。

  从外观看,阴阳门就像是一座被劈裂成两半的大门,门上精雕细刻。传说天神把阻挡住去路的山给劈成了两半,而这被劈开的山就向左右两边退开,形成了一道大门。如果邪灵通过这道门,就会被夹在中间,无法通过。

  巴厘岛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美丽海岛之一,每年游客络绎不绝。印度尼西亚海上群岛多如珍珠,巴厘岛却能独领风骚,原因十分复杂,其中巴厘岛浓郁的异国风情必定是吸引游客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走到这座岛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那些无处不在的佛塔、阴阳门,梵天、湿婆、毗湿奴的雕像,每天更换的新鲜花果供品。巴厘岛供奉的香花与众不同,是放在一个草编的小篮子里面,几朵色泽艳丽的花,各色水果,加上一点米饭或者饼干。每天必换,雷打不动,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想,阴阳门应该是全世界极具典型性的三角形门建筑了。怎么能够以那么锋锐的三角形构成如此稳定向上的视觉效果?又如何能够让人在穿过完全对称而均衡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间的时候,产生阴与阳、生与死之间的跨越感?每次穿过阴阳门,我都会被某种不安感给攥住。巴厘岛特有的建筑确实传达出了某些深刻的东西,具有某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阴阳门是巴厘岛居民们信奉的印度教——确切地说,是外来的印度教与巴厘岛原生宗教的融合。阴阳门——善恶门那朝天的锐利三角形,某种程度上与哥特式教堂的天国式穹顶有共通之处。

  在巴厘岛的居民眼里,善与恶是共生的,所以他们在供奉梵天大神的同时,也供奉毁灭之神湿婆,而且这二者是同时并存的。甚至连雕像上裹着的黑白格子的布,都代表着善恶或者是生死的同一转化性,这种朴素却根深蒂固的二元观念是令人惊讶和值得研究的。他们供奉的神灵很多,也供奉释迦牟尼和火神风神等自然神灵。在巴厘岛居民看来,万物皆有灵,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可能具有灵魂,这种吸纳性和包容度也可能是巴厘岛能够完整保有其信仰的根源。信仰与生活的融合,在巴厘岛可谓是天人合一,对神灵的敬仰和对朴素的二元转化哲学观念的理解,自然而然渗透进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也以最终的具象投射到了巴厘岛上大量的寺庙、佛塔、雕像、祭祀仪式、歌舞音乐上面。

  而投射在外来的游客眼中,一切都染上了浓艳的巴厘风情。居民们把阴阳门修成自家的大门,给门两旁神明的塑像裹上黑白格子的布,神龛里面搁上香花供品,每天若无其事地无数次在阴阳门进进出出——这究竟是在跨越生死呢,还是对善与恶的平衡?我被二元对立与统一、原型和比较神话的种种概念搞得头昏脑涨,甚至悸动和不安,可看起来巴厘岛的居民不会想那么多。头顶着装满一盘盘香花供品的大篓子、裹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当地妇女,在大街小巷包括五星级酒店悠悠然地走来走去,每天早晚细心地更换供品,这就是她们的日常工作。这困扰我的一切,不过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自然不过的一部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新视界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中国新闻·专版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鹭之舞
康寿重在心态
菖蒲香,端午至
跨过善恶门
母爱如粽
夏天,季节的红娘
生活需要仪式感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跨过善恶门 2019-06-03 2 2019年06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