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规矩我来破。”曾风靡中国的译制片《尼罗河上的惨案》中,视财如命的范斯凯勒太太看到别人戴着那串波斯项链,平日遵循的一切规则,都被“豁出老命也要弄到手”的欲望压倒,还美其名曰“规矩都是有破有立”。今天,一个大号“范斯凯勒”让世界充满动荡,曾由它主导设计的国际关系与贸易规则被踩在脚下,“合则用、不合则弃”,它沉迷于交易,却忘了规则才是交易公平和可持续进行的基础。
《人民日报》刚刚发表署名文章,揭露美国某些政客近年来把国际规则变成“提线木偶”,一边大谈公平竞争原则,一边假借“国家安全”之名打压他国企业;一边给他国扣上“不遵守规则”的帽子,一边把国内规则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连美国人自己都吃惊,“致我们的伙伴:基于共同价值观,民主、共和两党的多数美国人仍然支持自由贸易、支持全球化。”“美国人站在你们一边,虽然我们的领导人不是这样。”这是美国参议员麦凯恩生前发出的最后推文之一,连这个常破坏规则的“牛仔型”政客都觉得,美国在破坏国际规则方面“走得太远了”。
1945年后,各国致力构建立足规则的现代国际秩序,这是围绕联合国和主要经济机构来建立的,有一套帮助监管各国行为的机制来体现,逐渐形成一个有机体。这包括:国际关系方面,出现联合国机构与不扩散条约机制;贸易投资方面,有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贸总协定)及具体规则;行为准则,有各国避免使用武力解决争端的观念,等等。它建立在自觉原则上,包括尊重主权、平等互利、民主法治等。所有人都看到,由遵循规则产生的成果如此丰硕——全球总体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贸易更加密切、冲突水平降低。作为这一规则的主要制定者,美国获利最大。
然而,21世纪后,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实力相对下降,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国际格局出现“东升西降”。2017年起,美国某些政客打出“美国第一”旗号,把多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不惜撕毁自己签署的国际协定(如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罔顾国家信誉。基于“绝对收益”理念,美国对华发动非理性贸易摩擦,对已达成的协议“推倒不算”……据世贸组织报告,美国是迄今不遵守组织裁决的最大“不守规矩者”。
日本庆应大学教授竹森俊平发现,追求“短期效益”的美国行政团队,不在乎制定和遵守贸易规则,要的只有“赢家通吃”的交易,“犹如把房地产行业里的简单粗暴交易手段弄到贸易谈判中,反复无常的面孔只会让市场‘丛林化’,迫使别国形成抵制霸凌、恢复规则的新阵线”。情况就是这样:随着2018年美国对各国输美钢铁和铝产品竖起关税壁垒,欧盟、俄罗斯等相继对等反击。一次美欧领导人闭门会议上,美方代表上一分钟抨击欧洲伙伴在美国销售汽车,大占便宜,下一分钟又说自己的祖父有欧洲血统,美国上下都热爱欧洲,“给我点好处,咱们还是好朋友”,可欧洲人不为所动,坚持美国必须回到“规则游戏”中来。
实际上,美国政客高估自己、低估别人,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尤其信息化迅猛发展和新兴国家崛起,本轮全球化特点是“多数人的全球化”,要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主导,“我行我素”只能“自我面壁”。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政策顾问巴里·艾肯格林指出,“美国优先”政策不仅使美国丧失全球领导地位,反为遵守规则并愿与各国协商制定新规则的国家创造空间。“像欧盟觉得美国不可靠,就会有强烈动机去和遵守规则的国家合作。更广泛地说,美国对全球秩序傲慢无礼,就不可能成为‘魅力大国’”。
如大家所见,中国积极维护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权威,在主要大国和国家集团中扩大共识,增信释疑,同时重视构建新兴领域治理机制,通过创设议题、规划协商,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新兴领域的话语权,推动适应新形势的国际规则早日成型。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麦克尔·J·玛扎指出,健全的、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将为各国提供巨大的帮助,能补充各国权力手段,“谁背离这一潮流,谁就会被逐步‘边缘化’,无论它曾经多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