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戒毒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和传统以行为矫治的戒毒方式不同,如今上海正运用科学戒毒的方法和手段,在全国率先提出“4+1+1+1”戒毒康复运行模式。即每周4天劳动、1天教育、1天康复训练、1天休息。这样的设计从戒毒规律性发出,特别是把康复训练作为戒毒的重要手段,和戒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同时也是病人、受害者的“三重属性”相吻合,更加符合综合施策戒毒的本意。今后,康复训练的时间比重还会进一步增加。“4+1+1+1”运行模式也被列为全国戒毒系统今年重点推进项目,在全国推开。
同时,戒毒部门还和沪上多家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专业合作,建立戒毒新技术新方法创新“联合体”,重点研发专门针对戒毒人员的智能大数据平台。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持终端、一体机等实现生理数据实时上传,依托体适能戒毒康复训练平台、认知神经功能康复平台和行为认知干预平台分析有效数据,开出针对性戒毒处方。目前,已获国家知识产权登记1项、专利1项。通过连续3年对1031名吸食合成毒品人员开展为期8个月的虚拟现实(VR)康复训练,毒品渴求度降低人数达到70%以上。
记者了解道,近年以来,上海监狱关押涉毒罪犯数量虽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新收、在押罪犯中毒品犯罪的比例始终占据犯罪总数的前三位。目前,毒品犯罪总人数约三千余人,超过在押罪犯总数的15%。
自2016年9月开始,市监狱管理局通过持续使用《罪犯风险需求评估量表》等科学评估工具,对一万余名在押罪犯做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存在毒品成瘾问题的罪犯占调查罪犯总数的22.4%。另外,这一万余名罪犯重新犯罪预测结果为中度以上危险的有3000余名,其中,罪犯存在毒品成瘾问题的人数占比达46.9%。总体来看,涉毒罪犯呈数量多、危险度大、重新犯罪率高等特点,一直是监狱开展教育矫正工作的重点对象群体。
自2018年1月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启动以来,上海监狱大力开展罪犯深挖检举工作,成功破获了数起涉毒案件,过程艰辛曲折,堪称狱内版的“破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