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识海洋,逐渐走向海洋的每一步,离不开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航海博物馆携手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与研究中心、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大自然保护协会等4家单位,打造“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互动展”。展览通过图文、模型、实物的展示,聚焦航海领域创新科技成果与海洋环保前沿动态,展现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的新成就。
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与研究中心由“蛟龙”号第一副总师、我国载人深潜专家崔维成教授及其团队成立,以研制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为抓手,全力发展前沿深渊科学和技术。展览汇聚了深渊科学与技术流动实验室彩虹鱼11000米载人潜水器、11000米着陆器、DeepFligh观光潜水器、载人潜水器载人舱等模型,现场还设置了机械手采样、深海装备或海洋生物彩泥、明信片等DIY活动,有助于观众深入了解我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发展前沿。
新时期,中国的海洋精神重点除了科技创新外,还有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在加大开发海洋力度的基础上,要善待海洋,关注海洋环境保护。牡蛎礁被喻为“生态系统工程师”,一个健康的成年牡蛎的滤水速度达4-5升/小时,还为海洋生物提供栖身之所、净化水体、保护海岸线等积极作用。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保护规划总监王月介绍,随着海岸线的开发,牡蛎礁也是当今地球上受破坏最严重的海洋栖息地之一,超过80%的牡蛎礁已经消失。展览中,TNC通过展示牡蛎礁体实物,展现其在美国、墨西哥、中国等地开展以贝类和藻类为基础的修复性水产养殖项目,来促进沿海生态环境改善与恢复的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将持续至7月11日,7月8日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