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和儿子哲哲一起度过的暑假,比较难忘的应该是2016年一次。
那一年,我们报团参加了库布齐沙漠行走:4天的行程,我俩顶着又大又热的太阳,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每天徒步10多公里,既艰辛又快乐。
说艰辛,是除了马不停蹄地行走,还要经受高温、日晒、负重等诸多不便。尽管穿着长袖,涂了防晒霜,但还是筋疲力尽、狼狈不堪。说快乐,是因为抵达终点的那一刻,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傍晚的风光极其壮丽,清晨的沙漠也有着动人心魄的美。更重要的是,此次行走让我重新看待自以为很了解的小家伙,也让他重新审视自以为很平常的沙漠、大自然以及生活本身。
我的重新看待是出于哲哲一路上的表现,本以为他会叫苦不迭、知难而退,没想到一直坚持到最后,不仅从未掉队,好多次还第一个抵达终点。4天时间,他逐渐做到了独立搭帐篷,告诉我夜空的星座名称,还交了几个谈得来的朋友,甚至捉到了一只极其少见的沙蜥。向团友显摆了一会儿后,将之放生。对他的重新审视,是问他4天感受如何时,他的回答是“我很喜欢,希望有机会再来一次”。
从哲哲的反馈来看,我意识到那个暑假过得很有意义。实际上,暑假对于每个孩子而言,都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时机,可以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也可以强身健体、练就技能。因此,家庭层面应该在暑假之前精心做一番教育设计,从孩子的心性特点出发,让暑假成为孩子成长的弯道加速期、心性养成的超级加油站。
哲哲属于互联网一代,也没有贫穷、饥饿的经历。这是触屏一代的幸运,也是他们的缺失。虽然没有必要故意让他们忆苦思甜,但父母有责任让其看到自然的多样貌、生活的多层面以及生命的巨大弹性,而不是将之困在各种应接不暇的辅导班里。在相对较长的暑假里,父母和孩子不妨将自己还原为一个纯粹的自然人,感受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而重新审视生命本身。
2016年的沙漠行走由于是报团,后勤服务相对比较好。比起独自的自然探险,我们吃的苦还算有限。所以,今年暑假,我计划和哲哲选择一处更有荒野气息的环境,来一次纯粹的自然探险。
身体与精神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童年期是孩子锻炼自我、塑造“三观”的关键期,需要通过与他人、与大自然的磨合,更深地了解自己与脚下的大地,找到生活的方向、生命的意义。而且,不只是孩子,成人其实也需要身体上的磨砺,陪伴孩子固然是目的之一,更深一层是不让过于安逸的城市生活迷失了我们的初心。
相信即将到来的深入大自然之旅,我和哲哲会有与三年前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会在我俩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未来某一天回忆时,我俩很可能会默契地相视一笑,眼中闪出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