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共和国同庚,共和国诞生我出生。1957年9月我进入小学读书,父母是农民,靠了人民政府发放的助学金,我们姐弟妹6人全部上了学,1968年我高中毕了业。1969年我正值20岁,当时,中苏边界发生冲突,为了保家卫国,我在父母支持下参了军,来到了黄海前哨大连市长海县海军海洋岛水警区当了一位码头兵。从此,我开始为保家卫国站岗放哨。
参军后的1972年初,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共和国人民海军,根据海军核潜艇部队发展的需要,经部队首长的推荐,我以强壮的体魄和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军人的神圣使命,就像中子打击原子一样,能激活我们自身的“裂变”,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很快地掌握核潜艇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圆满完成了四年大学的学习任务。
1975年年底我大学毕业,依据医学常识,从事核潜艇职业的军人,应尽早结婚成家。但当时正值402核潜艇建造和设备的调试,我只能将婚期一拖再拖,于28岁时才结婚。婚后,爱人在家乡既要下地干活又要独自抚养年幼的儿子,夫妻两地生活,困难之大难以言表。记得爱人随军刚到部队一周,我被推荐至大连市海军政治学院学习三年,我与爱人只能靠书信进行交流。学业有成后,调任到核潜艇上担任政治委员,其间,除了长时间经受高核辐射、高温、高湿考验外,进行核潜艇的各种课目试验和训练时须出海少则半个月,多则几个月。作为国家的战略力量,党中央、中央军委把“水下核盾牌”交给我们掌管,这是千钧重担,是对我们的重托与信任,作为军人更清楚:技术发达的美国、苏联核潜艇进行课目试验时,曾发生过意外,核潜艇上官兵没有一位生还。因此,我们核潜艇上官兵每次出海,同样要经受生与死的考验,这一切的一切,全靠我爱人的理解、包容、支持。真可谓:我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
弹指一挥间,在部队工作的22年,我带领部队官兵先后完成了核潜艇修理厂的筹建;各种核潜艇“远航”、“水下发射”、“深潜”、“全训”前维修和保养等一系列工作,并在核潜艇上任政委期间指挥官兵进行核潜艇的各种课目试验和训练。部队服役期间,先后被评为“优秀干部”等称号,并荣立三等功一次。真可谓:我与共和国同行,共和国前进我跟随。
1990年,我因身体等原因从部队转业至法院,先后担任党总支书记、政治处主任、庭长等职务。为尽快适应法院工作,我43岁时报名参加法律业余大学学习,当时的我工作、学习两不误,经常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学习到深夜。相比年轻人来说,上有老,下有小,学习上困难之多只有自己知道。法院工作期间,被评定为高级政工师,业务职称上被任命为高级法官,获得过“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
岁月催人老,2009年我退休了,搬家进入宝山区共和家园社区,我与爱人共同加入共和家园社区志愿者队伍。我担任社区“法律夜门诊”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信访接待员,并被庙行镇妇联聘请为法律咨询志愿者及业委主任。我能发挥法律上的一技之长,为小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2017年我们夫妻俩被宝山区评为:“十佳好夫妻”,2018年我们的家庭被评为“上海市海上最美家庭”。
十日谈
与共和国同龄
责编:刘 芳
是新中国建设的参与者,也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