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的今天,在冷战落下帷幕近30年后,沉寂了数十年的近月轨道再次变得热闹:美国已经提出重返月球的计划并不断将时间表提前,中国的“嫦娥四号”则已在月球背面成功实现软着陆,印度等国的登月计划也进入操作阶段。
1957年12月6日,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数秒后,在面向全美的直播画面中爆炸。很快,苏联代表在联合国以“对落后国家技术援助的项目”为由,提议由苏联向美国提供援助。此前,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由苏联发射升空。
美苏冷战催生登月
这深深刺痛了当时的美国人,使美国陷入难以理喻的焦虑与不安。英国媒体日前披露一则当时的秘闻,显示了美国为了挽回失去的面子,曾经有多么的疯狂。华盛顿国际间谍博物馆馆长文斯·霍顿博士透露,为了展现航天科技的实力,美国政府曾秘密计划在月球表面面向地球的一侧引爆核弹,以“展现力量”。据悉,这一行动被称为“A119项目”。当时美国认为,如果在月球引爆核弹成功的话,半个地球都能看到月球升起的蘑菇云。
幸运的是,在美国终于赶在苏联前完成登月后,这一计划也最终搁浅。但不应忘记,美国宇航局(NASA)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诞生是苏联不断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取得领先的刺激下的产物。在那个东西方激烈对峙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大国的太空开发活动首先是政治活动。尽管永不磨灭的探索精神值得尊敬,但和平与共同开发太空在那个年代只能是奢侈的梦想。
美欲独霸太空地位
1972年12月,在“阿波罗17号”完成人类第六次、也是迄今最后一次踏上月球后,月球表面再次归于寂静。
约半个世纪后,月球再次成为太空探索的热门话题。在阿姆斯特朗等3名宇航员乘坐的“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50周年纪念日前后,美国开始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纪念与庆祝活动:在休斯顿,美国宇航局复原了当年登月计划的指挥控制中心;在华盛顿,阿姆斯特朗当年登月穿的宇航服经修复后也向公众展示;以《登月第一人》为代表的一系列影视作品与纪念报道也陆续进入公众视野。
这不仅与50周年这一节点有关,也与美国重新燃起的太空雄心相关。2017年3月,特朗普政府高调宣布重启登月计划。副总统彭斯称:“半个世纪前,我们在登月竞赛中胜出。而到了21世纪,我们将继续保持我们的领先优势。”今年3月,彭斯又要求将登月计划提前4年,即2024年完成再次登月。美国的紧迫感并非来自于和平诉求,而是试图独霸太空探索领先地位,不能容忍他人追赶的心态,以及维持太空军事优势,巩固全球霸权的野心。
中国展现智慧雄心
相比于美国零和博弈和地缘政治思维浓厚的太空项目,中国的探月计划与太空探索则展现了东方智慧的价值观与雄心。
今年1月,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不仅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而且向全球公开了人类第一张月球背面清晰全景图,震撼了世界。去年5月28日,中国对全球宣布:中国空间站合作机会对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开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有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公共、私营机构,包括研究院、研究所、大学、私人企业等,都可以通过所属国家提出申请。
对此,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赞叹不已:“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航天大国邀请联合国所有国家开展航天合作。如此公开,而且不附带任何前提条件,的确是第一次。”
昨晚,在太空遨游近3年的“天宫二号”空间站如期“回家”。根据计划,下一步是发射和组建面向全球的“天宫”号空间站,目前已有17个国家申请加入项目。中国航天项目的开放胸襟给全世界带来启示,排斥异己的太空开发无法阻止太空军事化,唯有全人类参与的共同开发才能给头上的天穹带去真正的和平。
本报记者 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