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姗姗
在上海海事法院,有一名和“海”结缘多年的女法官——环境保护合议庭审判长张姗姗。最近,她荣获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评选出的2019年度“邹碧华式好法官”;今年,她撰写的海事审判白皮书《船舶碰撞案件审判与航行安全情况通报》得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批示。
说法论理毫不含糊
2018年3月11日凌晨,“昱林”轮在上海市吴淞口水域碰撞“永航6”轮,导致后者沉没,船长及二副均落水遇难。两名遇难船员的家属诉至上海海事法院,状告“昱林”轮船东,张姗姗主审此案。
张姗姗发现该案案情复杂。原来,碰撞刚发生时,“永航6”轮尚未沉没,两船暂时顶靠在一起,其他船员越过船舷逃到了对方船上。但船长和二副仍在驾船,希望能挽救船舶,没有在第一时间逃生。最后船舶在短时间内沉没,两人随船遇难。
船员家属认为,被告在善后处理上态度不积极;被告认为,原告船舶对于碰撞事故发生也有责任,在赔偿款上不肯松口。
“对于当事人,法官要善于换位思考。法官的话如果可以讲到当事人心坎上,调解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对于承担碰撞事故主要责任的被告方,张姗姗拿捏尺度,抓住被告抱有愧疚和同情心的时机,说法论理、批评教育不含糊,该体谅难处时也运用同理心让对方容易接受。
通过她的努力,受理案件仅两星期后,遇难船员家属与被告签订了调解协议,拿到了赔偿款。
推动形成行业标准
作为海洋环境保护合议庭的审判长,张姗姗审理了不少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这类案件最头疼的是如何认定合理的清污费用。
张姗姗介绍,国际油轮船东防污染联合会(简称ITOPF)制定了赔偿海上油污清除等费用的国际标准。但国内还没有有关清污项目和费用的统一标准。清污公司紧急工作后才和涉案船东协商收费。有时争议金额差异较大,只好诉诸法律。
“针对这类案件,如果可以制定符合市场化水平的收费标准,将有效规范市场,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为此,张姗姗多次赴上海海事局、中国船舶油污损害理赔事务中心调研走访,就清污、渔业、旅游业和环境损害等领域的索赔流程、国际通行做法等实务问题深入探讨,致力于推动形成行业标准。
除办案外,张姗姗还提炼撰写了《上海港及附近水域船舶碰撞事故多发特点、原因分析及问题建议》等文章,为上海港的安全航行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