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至6月中旬,有俄罗斯南部与克里米亚之旅;具体行程是,从莫斯科飞索契,再飞辛菲罗波尔,之后再经莫斯科飞马哈奇卡拉(塔吉斯坦首府),在北高加索的五个自治共和国旅行,最后经莫斯科返回。全程16天,途中未见一个中国游客,也未见一个中国餐厅,在今日的国外旅行非常罕见。
途中的一个中国元素,却使人抚今思昔,浮想联翩。那是在弗拉基高加索市中心的中国广场。
弗拉基高加索是北奥赛梯-阿兰自治共和国的首府,是高加索的门户,当年叶卡捷琳娜女王派军占领此地作为基地,逐渐控制整个高加索地区,使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南部扩张至里海与黑海地区。整个自治共和国8000平方公里,70万人口,首府人口即达50万。这个城市是典型的俄罗斯外省城市,仍保留一定的苏联色彩,除了列宁雕像,在格鲁吉亚军事公路沿途还有斯大林雕像,更神奇的是沿途一座山峰远处看去,犹如斯大林头部侧面。
汽车经过市中心的中国广场,略作停留。在行程介绍中,有此安排,但未详细说明。原来这是纪念十月革命期间参加苏联红军在高加索作战的中国战士的。这些红军战士都是一战前被征集到俄罗斯的中国劳工,多来自河北、山东,其中部分人后来加入红军,还有人成为列宁的卫士。俄罗斯其他地方似乎没有这样的纪念广场。当地曾经有拆掉铜像之议,但大部分市民认为应该保留。这里遂成为俄境内唯一中国广场,且与商业、市场无关。这些百年前就投身红军并且英勇作战、牺牲在北高加索的先烈,不会被遗忘。
高加索山脉主轴分水岭为南欧和西亚的分界线,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长约1200公里,宽200公里,4000米高的山峰超过200座,其中超过4500米的50座,超过5000米的7座。
大高加索山脉是亚洲和欧洲的地理分界线。南高加索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北高加索地区属于俄罗斯的南部边疆区。
这次到了北高加索的塔吉斯坦、车臣、印古什、北奥赛梯-阿兰和卡巴尔达-巴尔卡尔,见闻甚多,略记一二,与看官分享。
印象最深者二。一,北高加索早已走出当年的恐怖袭击阴影,与俄罗斯其他地方一样,社会安定,民众生活正常。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两次车臣战争而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点。如今的格罗兹尼,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高楼林立,有欧洲最大的清真寺。在北奥赛梯-阿兰的别斯兰,参观了别斯兰恐怖袭击事件333位死难者公墓及事件现场纪念馆。发生在2004年9月1日的这起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世界。纪念馆还原了事件的原貌。
二是高加索群山生态环境好,景色极佳。在印古什的卡兹别克山峰脚下,群山云雾缭绕,午餐后太阳露脸,云雾将散未散,主峰峰顶露出部分真容,连同附近的群山,组成难得的北高加索壮丽景色,放眼望去,远处的群山近处的山坡尽是绿色,团友中的摄影发烧友大呼“太漂亮了”。以我之见,此山之美,在黄山之上,与阿尔卑斯山不相伯仲,唯少一湖;新西兰之山只可远观,而此山远观近看,皆壮丽无比,令人深感大自然之造化神奇,也为能够来到这里庆幸,因为北高加索虽不封闭,却也甚少外来游客。
行程的最后一站到皮亚季格尔斯克,属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靠近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高5642米)。乘缆车登山,峰顶云雾缭绕,这是常态。此山及附近群山的气势,非常震撼。登上3800米平台,近看顶峰并环顾四周山景,所在之地,地面已有厚度积雪,气温约5、6摄氏度,风不大。四周群山皆雪山,山体优美,数量众多,团友皆惊艳于高加索最高峰及周围群山之壮丽,世界一流也。但有深山无人识之慨,仅俄人来此观光、徒步登山或滑雪。忽然云雾流动,厄尔布鲁士山顶峰两座山头清晰可见,但仅数分钟而已,众皆抢拍照片留念,曰发至微信群里将引起骚动云云。此次北高加索行程中,两次遭遇风景绝佳的高山,均天公作美,得以一窥高加索高山之绝佳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