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飞昆曲厅的舞台被临时用作旦组的训练场地,站在一旁的谷好好忍不住跳上舞台指导演员跑圆场。平时演出时,懂行的人看一眼演员走的圆场,就能知道脚底下是不是有功。这个功,都是每天10圈以上练出来的。跑圆场看似简单,其实细节丰富,走路时脚面要勾起来,拉山膀时手要扣弯,还不能忘了面部表情,否则就会被谷好好提醒——“精气神一定要出来”“心里再恨我,脸上也得笑”,要是没留神脚下,耳边又是一句“步子小一点,不是在逛街”。
三楼的武戏演员正在打飞脚,两人一组转着圈高抬腿,以越过头顶的手拍脚掌,一定要拍出响亮的“啪”才算过关。从一组五六个飞脚慢慢加码到一组十个飞脚,演员们手掌拍得通红,这样的强度,可比减肥人士做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厉害多了。除了基本功训练,李玉声、奚中路、张洵澎、张铭荣、王芝泉、王奉梅、柯军等京昆名家还将给大家授课开讲座,上昆的资深艺术家们细心整理了《拜月》《教歌》等尚未传授的戏,等着给演员们以戏带功,以功促戏。
从8月1日到9月初,这样的训练每天都在挑战着演员们的极限,乐队也不例外。弹拨乐器组和打击乐组分两个房间进行排练。
戏曲人,功是要天天练的。来上海之前,浙昆和永昆的年轻戏曲演员还不敢相信,听说上昆的夏季集训不开空调,是真的吗?的确,在一些文戏吃重的剧种里,开空调训练是很常见,但是在上昆,练功房从来不开空调。第一节基训课开始10分钟,演员们就全身湿透。永昆的武生演员王耀祖喘着粗气说:“以前从未体验过不开空调练功,感觉快喘不上气了,相信这次集训结束一定会长功底。”本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