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山阳镇50多个居民小区里,活跃着一个由108位社区贤能组建成的社区管理顾问团。他们没有什么头衔,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但他们对参与社区管理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这108双眼睛盯着社区的角角落落,居民们说他们“上管社区大事,下管苍蝇蚊子”,既是社区治理中的“军师”“参谋”,更是社区居民中的“联络员”和新时尚传播的“示范员”。
始于热心肠
华府海景居民区内有家饭店,营业高峰时段常有顾客乱停车,对业主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退休干部沈光照原是一位副区长,他多次排摸情况后,提议在华府海景88号商务楼西侧划分多个临时停车位,作为商务楼工作人员及外来车辆临停使用,小区车辆则从北侧进。这一方案很快被华府海景居民区管理者采用,乱停车现象得到了改观。
老沈在社区管理中的热心肠,引起了镇党委书记孙引良的注意。他在小区工作调研中发现,在全镇53个居民小区中,登记的社区各类贤能达3120余人,他们中既有手工技艺者,更有精通党务、法律、经济、教育、医疗卫生等的专业人士,且多已退休,如果把这批“老伙伴”动员、整合起来,激发他们参与社区自治共治,实在是一支不可多得的重要力量。
镇社区管理顾问团成立那天,顾问们收到了一本本红聘书,正好108位,“108将”就此得名。
其实,这些老伙伴,早就是社区管理中的热心人。海尚居民区的张连忠,牵头在小区内建成一支民乐队,义务为居民演出、乐此不疲;海趣居民区的王永冲,捐钱捐物为居民服务,在群众中颇有好声誉;金湾居民区陈学金,早就是文明楼道的倡议者和实践者……他们担任小区顾问后,进一步唤起了管理社区的热情。正如沈光照所说,我们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但为居民服务的信念不能退休,我们凭着一腔热情当顾问,一定能为小区管理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乐于当参谋
有人说:参谋不带长,说话也不响。但这108将在参与社区管理时,说出来的话中听,不仅有人听,而且响当当。
龙泽园居民区是个高档居民区,十年前开盘时,居民瞄准小区游泳池而来,然而,游泳池迟迟无水,一搁就是10年。龙泽园居民区聘请的社区顾问张惠云,退休前在村里当村党支部书记15年,既能讲,又会算。自从当了顾问,老张第一件事就是关注已闲置了10年的游泳池。这游泳池占地1亩多,年久失修,已派不上用场。老张建议把游泳池改造成金鱼池,得到了居委会、开发商和物业的支持。现在美观的围栏环绕鱼池四周,步道、座椅、绿化配套,成群金鱼游弋在池内,居民们沿池走走,凭栏观鱼,既有水景,又能休闲,都赞鱼池改造得好。
居住于杭州湾家园的徐跃林,是山阳镇一名退休干部,由于杭州湾家园的社区活动中心在高层区,别墅区的居民日常看报、聊天不太方便。老徐当顾问后,与物业、居委会、社区办等沟通,由居委会将门卫处一间闲置房出资重修,设置为一个党建网格点。老徐为网格点募集了一台电视机,一个空调,四套桌椅,使这间闲置房成了居民活动室,居民们普遍叫好。
再如海云居委会顾问、今年75岁的黄萍,半年来已向居委会提出建议6件,其中海辰馨苑中心地带的社区公园修缮维护,打造成为“法治公园”的建议,得到居民肯定和称赞。
甘于作奉献
小区治理,情况千差万别,顾问们不仅要当参谋,还要甘于奉献,才能得到居民的信赖。
蓝色收获居民区的社区顾问张永光,退休前是名园艺师,对绿化管理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老张担任顾问后,遇事处处从小区居民的利益着想,把小区当成了自己的家。居民区内有个金银岛住宅区,北门口有块空地,因长期未种植绿化,成了居民自发开挖的菜园。老张向居委会提出改造绿地,他义务担任设计和施工。如今“菜园”不见了,花园里种满了榉树、女贞、樱花、桂花等绿化。
张永光有个每天察看绿化的习惯,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提出。金沙苑和金银岛交界处的小花园,是居民每天的必经之路,见周边草坪露出了地皮,老张无偿捐献300平方米矮生麦冬修复小花园,小区美观了,老张看了也高兴。
今年初,老张在巡查中发现,金银岛景观大道边竹林经过修整后,出现了一块近百平方米的绿地裸土。于是,他又从自己老宅种植的树木中,挑选了红叶石楠球、瓜子球、棕榈等灌木,无偿捐献移植到这块裸土上。
老当益壮、对居民区的事事事关心的还有金湾居民区龙湾1号的居民陈学金。老陈年过70,但精力充沛,他说,当顾问就是管好大家的“家”。
他担任顾问后,主动参加镇党建服务中心讲师团。去年,为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老陈走村串户收集资料,整理了1.8万字的宣讲材料,到十多个村居宣讲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变化,他还写了词,谱了曲,《我爱山阳》《山阳在飞翔》等歌曲,在镇老年学校合唱班排练演出,在居民小区中传唱。
最近,陈学金作为社区党校讲师,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在居民区党建服务站上党课。他以亲身经历,对山阳地区解放70年以来天翻地覆的巨变,通过道路交通、居民住房、环境面貌、经济发展和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等,用真事事例、新旧对比,激发干部群众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勤于细微处
如今,这108将分布在全镇20多个居委会,一个居委会一般有5名顾问。他们每周都有一天会去小区听民声、聚民智、解民愁,更重要的是做有心人,勤于细微处,解决社区治理中的急、难、愁问题。
金域蔚蓝居民区19号楼顾问团王高明老伯有晨练的习惯,每次晨练,他都细心观察社区管理中的“细枝末节”。他发现,小区推行垃圾分类后,仍有个别居民将垃圾扔在桶外。一天傍晚,他亲眼目睹一位姑娘也如此,立即上前询问劝导,姑娘为难地用餐巾纸垫着打开垃圾桶盖,然后将垃圾扔入桶内。事后,王老伯与物业交涉,提醒物业注意服务细节,定期刷洗垃圾桶的拉手及桶盖。这之后,居民随便乱丢垃圾的现象消除了。
王高明的眼里容不得“沙子”,楼道内有任何不文明现象,他都会带头劝导。在老王的苦口婆心下,楼道口和家门口乱停车、乱放鞋子、乱堆垃圾的不良现象改善了。老王还在每个楼道内设“有话大家说”专栏,楼道外设“老王信箱”,为居民提供一个沟通平台,让大家有一个发表意见建议的地方。现在楼道变得干净、漂亮,居民们都感到称心满意。
退休多年的蔡雅萍阿姨是棕榈湾小区的顾问团人员,小区中心位置有“三小一大”喷泉,时间一长,积水成了蚊蝇滋生地,在蔡阿姨的建议下,如今喷泉改造成了绿地。
慧眼识英雄、高手在民间。老伙伴们抱团为社区服务虽然只短短数月,已为社区治理提出建议200多条,解决社区疑难杂症120余件。
(本版摄影: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