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博、微信等虚拟社区的普及,手机已成为大众化摄影工具。尽管手机拍摄的画质和表现力与传统单反相机尚有很大距离,然而,在可见的未来,技术进步的速度必将不断缩短乃至最终消弭这种距离。事实上,极具便捷性和即时性的手机摄影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交际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一场具有后摄影时代传播特点的大众摄影风潮方兴未艾。
由此,如何用手机拍出好照片就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诚然,手机摄影作为一种摄影的样式和形态,它有着摄影所要求的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美学属性,即它必须是一种自我和独特的“看见”,按格林伯格的话说,“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换言之,无论什么摄影,都堪可一见摄影者视觉表达的独特的心性、修养和风格。
每一张照片都是时光的标本,摄影不仅是记录,更多的是表现。手机摄影的实践过程可以证明:结合手机的便捷和即时的工具特性,发掘大千世界日常生活所蕴藏的美是无穷尽的图像资源。因此,“看见”不是司空见惯的庸常,而是极具个性的独特“发现”。流云的天空、架空的天线、雨雾中的电线杆、交织的电线、斑驳污渍的墙壁、玻璃的折光和地上的水塘等等,无一不可纳入摄影者的发现之眼、掠美之眼。
这里分享一二我的手机摄影心得。例如:可以将虚实、动静、黑白(色彩)这些美学元素借助于光影、线面、色彩等关系进行构图,让画面的意味、意境更为充实。《花之魅》就是抵近一只水晶杯壁拍摄,水晶花纹透过折射呈现强烈的黑白对比和装饰性。也可以将三维空间(体)平面构成化,以产生新的线面关系,凸显装饰性或色彩色调对比的层次和美感。《阶梯》就是三维空间平面化的例子。还可以充分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呈现图像的虚实关系和以静生动的视觉错觉。《微风山丘》就是利用玻璃折射产生动静互生的画面效果。另外,运用文学的“通感”,可以赋予画面新的演绎。《声声慢》就是试图将平淡无奇甚至“损坏”的画面“点化”出新意。
以小见大是微摄影的一大特点,或者说拍摄不是目的,而是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事物背后的趣味,以及不断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