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目击/新民印象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1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漫步书海云端 阅读过去未来
肖茜颖
2200平方米,拥有6万多册书籍的朵云书院旗舰店落户上海中心52层。众多上海市民前来体验在上海最高书店“云中”阅读的感觉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通过App听书成了不少市民碎片化阅读的习惯。上海书展里,市民正戴上耳机感受“听书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2019上海书展现场,孩子在童书屋里戴上VR眼镜,阅读科技营造的童话世界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金山工业区远见人文生活文化创意空间内,白领利用空闲时间边孵空调边阅读,给自己充电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上海书展内人头攒动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如今不少书店都围绕读书,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会、讲座。钟书阁内一场活动吸引了不少读者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这家“复旦旧书店”位于政肃路一家菜市场的楼上,尽管环境简陋、面积不大,但所有空间几乎都被书架和数万册书籍占领。在复旦旧书店里淘书是书迷们最享受的乐趣,往往在书店买不到的书,在这片书海中却能如愿以偿 杨建正 摄
阅读是妈妈张之愉和女儿季语悦每晚的必修课。此外,张之愉还用录音的方式录制故事放给孩子听 本报记者 萧君玮 摄
夜读也是夜生活的新时尚。入夜后,不少年轻人选择到图书馆里静心读书享清凉 杨建正 摄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肖茜颖

  8月的申城最火的莫过于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上海书展。

  当下的上海,处处都是阅读乐园。在地铁中,安静的读者构成一道道风景线;高颜值书店早已是市民休闲社交的好去处;二手书店也历久弥新,成为一个个文化地标;而夜读是一种风尚:24小时书房内,总不乏“上班族”认真学习的身影;家里,昏黄的灯光下,一本书便架起了亲子间的情感桥梁。

  而遨游在书海中,越来越多读者着迷于“云上的日子”。

  上海书展上,喜马拉雅星空听书馆里好不热闹。不少读者被“太空舱”造型吸引,纷纷在“行星带”下,戴上耳机聆听音频。扫一扫星空背景墙上热播节目的二维码,便可在手机上移动收听。朗读舱中,读者可选择喜欢的作品朗读录音。《2019网络音频节目用户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网络音频节目听众规模达6.61亿。这意味着八成以上网民会收听音频进行充电或休闲。因此,一些听书平台正借多元的声音节目和云技术邀更多读者走入思想的星空。

  静安理想书房展区的“未来之梦”5G科技书房内同样人头攒动。拥有5G速度的手机和电子书阅读器触手可及。体验者戴上全息眼镜后,书页上的兵马俑便跃然纸上。不远处,一个摄像头对准书本,而儿童魔法书桌上内嵌的显示屏便跳出互动小程序,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此番,5G技术也为上海书展主会场“相约星期二”活动提供信号技术支持,还会与50个外地分会场连线开展直播。

  就在书展开幕的两天前,上海还飘起一朵“云”——朵云书院上海中心旗舰店开张。位于上海中心52层239米高空中,这朵“云”当仁不让地成为上海“最高”的书店。“云”很美。书店以“山水·秘境”为设计理念,巨大的山形书架布局疏朗有致,如一卷水墨画,移步换景。选书追求品质,书店邀20位各行各业代表人物一一分享书单,并打造“有态度的书架”。首日,有市民上午便赶来等候下午的开张,还有不少人宁愿排队3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也要一睹书店芳容。

  “2019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嘉宾、德国哲学家沃尔夫拉姆·艾伦伯格表示:“如果想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就到中国看看。对我而言,有书的地方就是家园……” 

  在云端漫步,在精神世界中找到家园,这便是阅读的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祝新民晚报创刊90周年专版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漫步书海云端 阅读过去未来
新民晚报目击/新民印象A13漫步书海云端 阅读过去未来 2019-08-16 2 2019年08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