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运动员、教练员、后勤保障人员、各俱乐部和家长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是属于团队的胜利。”程克强语带自豪地说。从不被期待到满载而归,上海马术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不设定成绩指标
“这次组队参赛的初衷,是给青少年运动员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逐步成长。”上海队的一位教练透露,在前往山西前,队里始终没有提及所谓的“指标”,这确保了小队员们能够以最放松的心态站在赛场上。“马术运动带来最多的,应该是乐趣,如果很早设定了太多的条条框框,可能会让孩子们渐渐失去对马术的兴趣,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队伍就像个大家庭一样,每天都有很多欢笑,赛前也都没有因为成绩而背负压力,队员们都会彼此鼓励,这也是我们能够获得好成绩的关键。”在青运会甲组场地障碍个人赛决赛中夺冠的17岁小将王桢,对此深有体会,“我们的队伍真的很团结,失误的时候互相加油,表现好了也一起抱着庆祝,还会每天发鼓励的视频。这样的团队,就是最强的团队。”
完备的后勤保障
本次来到山西的上海马术队,是一支超过130人的庞大队伍,除了运动员和教练员,还包括兽医、运动员家长(二青会规定未成年人需监护人陪同参赛)等,每一位骑手和马匹都配备了3到4人的小团队。
此番参赛的马匹和骑手,都是在此前的选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精英”,而在二青会现场指导的,就是他们所在俱乐部的教练。作为马术比赛的核心,马匹的保障自然是重中之重。为确保万无一失,上海马术运动管理中心此次共派出了5辆马车及一辆保障大巴,中心书记、国际马联兽医师薛锦范亲自率领马匹保障团队,历时4天将33匹赛马运抵赛地。各相关人员从7月底开始,便全身心投入马匹养护工作。如此全情投入,为上海马术队在二青会上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期待成为新沃土
近年来,马术运动在上海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每年的环球马术冠军赛成为申城的一道体育风景线,与市教委推出的“马术运动进校园”活动更拉近了这项运动和莘莘学子的距离。
“希望马术运动在上海能逐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人才培养体系。”马术运动管理中心相关人员表示,“马术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希望这样的势头能保持,同时通过马术体验场馆、马术运动培训的普及和铺开,让更多青少年能够感受这项运动的乐趣。”
据悉,接下来相关方面还将推进马术运动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社会化,争取进一步发掘马术运动在上海的潜力,努力将申城打造成继北京和广东之后,中国马术运动的又一片沃土。 本报记者 陆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