馅饼砸到中情局
1985年8月1日,中情局反间谍负责人哈撒韦收到意大利情报站的加急电报,称当天上午克格勃上校尤尔琴科来美国驻罗马大使馆寻求庇护。哈撒韦大喜过望,原来此人是克格勃第一总局第一处副处长,负责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情报活动,这可是中情局从未钓到的“大鱼”!当晚,哈撒韦又收到电报,称尤尔琴科交出“第一份礼物”:半年前,有个美国线人在维也纳与克格勃接头,出卖为美国工作的几个苏联公民,尤尔琴科没见过他,但知道他曾在中情局工作,只是在赴莫斯科常驻前被突然解职。脑瓜像计算机一样精确的哈撒韦顿时明白了,那个线人正是已受调查的霍华德。他立即抓起直线电话,接通中情局长凯西的办公室:“快灭了这个杂种,别叫他祸害人了!”
霍华德是1980年加入中情局的,1982年底被选派莫斯科工作,却因测谎检查失败而被解雇。1984年,他与妻子到奥地利休假,暗中向克格勃出卖了为美国工作的苏联人。可中情局动手晚了,霍华德夫妇已在克格勃安排下逃到莫斯科。
美国人如获至宝
翻回头再说尤尔琴科,8月5日晨,他飞到美国,获得每年7万美元的终身薪水。接下来,尤尔琴科整天说个没玩,端出一大堆重磅情报,比如克格勃秘密实验室制造致命毒药、克格勃用神秘“间谍粉尘”撒到驻莫斯科的美国外交官身上和汽车里,跟踪他们与苏联公民的接触情况……最让中情局吃惊的是,在回答美国情报界有无“鼹鼠”(即苏联间谍)时,尤尔琴科说,1980年1月,他在华盛顿情报站接待过蓄着棕红色胡须的美国人,自称是国家安全局分析员。中情局与联邦调查局没费多大功夫,就用排除法找到“棕红色胡须”——佩尔顿!此人学俄语出身,参加过美国空军,退役后在国安局工作,1980年1月中旬,囊中羞涩的他与克格勃联系,出卖了美军在鄂霍次克海底侦听苏联潜艇的“常春藤铃行动”情报,令美军白花了数亿美元。1986年,佩尔顿被判处三个无期徒刑。
“迷彩服”露真容
一向内卫严密的克格勃,难道真能出现如此厚颜无耻的叛徒吗?档案证明,尤尔琴科不过是苏联精心策划的“迷彩服行动”的演员。
当时,中情局很难渗透,他们把所有苏联叛逃者都怀疑成克格勃的“托儿”。1985年,克格勃决心实施“反间谍谋略战”,发起“迷彩服行动”,让尤尔琴科打进美国情报圈。克格勃主席切布里科夫为他准备方案,允许他主动泄露绝密情报。这一“表演”追求的是更深层次的目的,因为有个人比霍华德、佩尔顿乃至“间谍粉尘”都重要,那就是为苏联(俄罗斯)服务的超级间谍埃姆斯。
埃姆斯是不请自来的中情局官员,向苏联提供十名变节军官名单,在他的帮助下,克格勃堵住了泄密渠道。尤尔琴科很清楚,自己出卖的家伙已无用处。事实上,“迷彩服行动”的成果是美国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忙于围绕尤尔琴科的材料进行内部肃清,无暇顾及埃姆斯,而他已属于内部测谎难以过关的人员,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潇洒回到莫斯科
1985年11月2日(星期六)晚上,尤尔琴科和中情局保镖汤姆·亨嫩去华盛顿的法国野猪蹄餐厅用餐,他比保镖早用完甜点,然后不慌不忙地用餐巾擦擦嘴巴,小声说:“我有点恶心……您不反对我出去在外面等您吧?”早已习惯的亨嫩说:“您随便。”几分钟后,保镖感觉不妙,立即冲出去找人,但尤尔琴科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今天,这家餐厅还在入口前挂着一块纪念牌,上书“1985年11月2日,尤尔琴科就是在这里用完最后晚餐”。
11月4日,苏联驻华盛顿大使馆举行外国记者招待会,“回归祖国怀抱”的尤尔琴科宣布,是中情局在罗马绑架了自己,他还拿中情局长凯西开涮,说这个家伙整天醉醺醺的,从不扣裤子前开口。接下来,他还痛骂中情局对自己的折磨。
看完电视直播的中情局领导人,立即下令资助媒体掀起宣传攻势,企图抹黑这个“二次叛逃者”。不过,哈撒韦倒是读出别的玄机,他从电视里听到尤尔琴科说中情局为了收买自己花了100万美元,这位谍战老手满意地搓搓手,心里说:“这可是给中情局做的无价广告,潜在的叛逃者会成群结队逃离苏联!”
尤尔琴科一回到莫斯科,就被授予克格勃的最高奖励——“国家安全荣誉工作人员徽章”,之后光荣退休了。 常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