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全周市场走势,周初因国际经贸形势再添变数以及美债利率倒挂,全球股市跌声一片,避险情绪急升,A股也跳空低开,低位企稳。周二在MSCI再次调高中国A股纳入新兴市场权重由10%至15%的激励下,大盘高开高走,收复周一失地并创出近期新高。下半周多空则偃旗息鼓,在2900点一线牛皮拉锯。这一走势和上周市场表现非常类似,也是周初在中央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以及双融标的扩容的利好下震荡中阳,随后迅速转入盘整,成交萎缩。上述情形反复出现,表明当前A股市场对外围信息面依赖度较高,一旦外围因素“真空”,行情便迅速“趴窝”。
本周市场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虽然有MSCI调高A股新兴市场权重,导致海外指数型基金被动配置、集中流入,但盘中更多的还是游资横行,庄股被肆意拉抬的现象频频出现。在近期涨停或者持续涨停的公司中,有不少是受到监管层处罚的问题股,或者是基本面交叉的低价股。例如前不久因暴力抗法被证监会处罚的深大通,两周内股价从7元暴涨到16.8元,期间先后出现8次涨停,而公司基本面业绩平平,中报每股收益不到2分钱。再如中报每股收益不到5分钱的华北制药,两周之内股价从4.2元涨到了9.4元,期间也出现7个涨停。虽然公司多次提示股价异动风险,表示公司盈利处于较低水平,股价涨幅偏离公司基本面,但股价表现仍然我行我素,终于在周五体力不支,从上涨6.4%反转成向下跌停。此外,像一季报每股收益不到1分钱的九鼎新材从7月中旬的6.7元涨到本周四的29.9元,终于周五也出现跌停。腾邦国际中报业绩亏损,股价则从8月15日的4.5元涨到了本周五最高8.3元,涨幅超过80%。总结上述异动个股的共同点,大多是股价低业绩差,不被普通投资者看中的边缘股或问题股。短线游资则采取人弃我取,激活猛攻的手法,割韭菜、抢快钱。显然,这一手法无法得到价值型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认同。
本周机构投资者相对静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仓行为。表现在盘面,一是本周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收跌,成交量和上周及5周均线持平,但低于10周均线,显示机构处在非活跃期。二是从指标股情况看,工商银行公布中报业绩,实现净利润1679亿元,同比增长4.67%,每股收益0.47元,股价表现不涨反跌。伊利股份中报净利润37.8亿元,增长9.71%,每股收益0.62元,股价同样震荡走低。此外像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等走势相对沉闷,前者只在周五摸了一下新高,后者则连续五条阴线。
总体看,在机构不作为的格局下,市场仍以牛皮盘整为主,缺乏方向,一等二慢三通过。
申万宏源 钱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