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Costco的股价为229.15美元,时间是2018年11月16日,感觉股价挺高的,有点贵。今天撰写本文时再看了一眼它昨晚的股价:296.57美元,更贵了!总市值:1304.28亿美元。股价涨了29.42%!
生活在美国,就会对比中美日常生活的差别,尤其不在市区(Downtown )居住的话就会关注购物中心,因为绝大多数美国人并不居住在市中心而是居住在远离市中心的各个卫星城镇,依靠发达的公路和高速公路体系与商圈相连。比如笔者居住的洛杉矶某市的一处小区,步行十来分钟就是一个商圈,开车5分钟就有紧急医疗中心,10分钟的车程范围之内就可以到达Target超市、Costco超市、沃尔玛等商超,麦当劳、药房、银行、健身和体育公园等应有尽有,假如再多花一点时间,驱车40分钟就可以到达出名的沙漠奥特莱斯。
当时就对Costco超市感兴趣,它是会员制管理,与上海的山姆会员店类似,笔者家恰好也是浦东山姆会员店的会员,直观就形成对比。查看资料才发现山姆会员店是沃尔玛向Costco学习的,难怪走进美国的Costco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每次到Costco超市入口的退货处总是排着长队,那是Costco超市经营管理的一绝:无理由退货。当时就在替Costco担心,它们将来如果在上海开店,不知道这个无理由退货是否会带来国内?
很快,Costco超市来上海了,笔者也在它开业前成为它的会员,虽然中国首家Costco超市开的地方不在上海市区,距离笔者浦东的家有点远。
8月27日Costco超市终于开业了,人满为患!
笔者不敢去凑热闹,就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前方战报”,惹来群友围观。之后每天Costco会员会不断收到短信提示:尊敬的COSTCO会员您好!为了您的安全,将对入场人数进行控管,卖场内限2000人,入卖场需等候2小时,敬请见谅。看了这盛况,你或许就能感受到物美价廉的强大动力了,还会怀疑内需不足吗?
去年喊了一年的“新零售”渐渐没声音了,可是就在我们不经意间,“新零售”又来到了我们身边,而这个所谓的“新零售”早就不新,在美国和其他地区“新”了近二十三年了!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听过这样的话: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在Costco身上早就验证了。Costco只是提供一个平台,控制供货商的价格,也控制自己的利润率,而它还能提供很多其他服务,让消费者感觉它和你是站在同一边的,它赚的就是会员费!
自7月1日开放会员申请后,截至开业前,上海首店已经积累了十万以上的会员,远远超过预期。更让笔者关注的是Costco的美股价格,开业后,美股Costco股价突破前期平台大涨,总市值两天增加了78亿美元,事实证明我们国内旺盛的消费需求助推了股价的提升。
笔者听说不久还会在浦东开出第二家Costco超市,从去年笔者撰文介绍它至今,股价已经上涨了近30%!事实告诉人们,这样的消费市场你舍得撤出吗?
Costco进入中国,比同行沃尔玛整整晚了23年。理由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并不具备适合会员制消费的土壤。零售业的研究表明,当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2万元人民币)后,消费者才基本具备了会员制消费的能力。
不得不承认,现代商业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从以前的经营商品,转移到了经营人群。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关注人性:物美价廉是本质。
有了人性的驱动,有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再有只赚一点点的初心,还怕资本市场不来追捧吗?
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