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交响乐团 中国交响史上规格最高的“走出去” 覆盖多个国际一流音乐节~~~
     
2019年08月3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交响乐团 中国交响史上规格最高的“走出去” 覆盖多个国际一流音乐节
140岁的上交让“中国之声”响彻世界
  当余隆的指挥棒如同草书中最后一捺横扫过乐队,为整场演出画上句号,几乎同一时间,现场掌声骤响,“BRAVO”不绝于耳,观众纷纷起立为来自中国的“交响之声”喝彩……这是发生在上海交响乐团世界巡演英国爱丁堡站演出结束时的一幕,而类似的画面也在瑞士琉森、奥地利格拉芬内格不断闪现,人们对这支来自亚洲、来自中国、来自上海的交响乐团的精彩演绎,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和最诚挚的敬意。

  时值上海交响乐团成立140周年,这支亚洲最古老乐团于8月中旬,在音乐总监余隆的带领下,开启为期23天的上交140周年世界巡演。在先后登上了美国拉维尼亚音乐节、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瑞士琉森音乐节、奥地利格拉芬内格音乐节、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夏日音乐季等一系列国际一流音乐节后,明晚(9月1日),上交将首度奏响英国BBC逍遥音乐节。而此次巡演之旅也可谓是中国交响巡演史上规格最高的一次“走出去”。

  最高规格“走出去” 

  仰赖职业化的底气

  此度巡演,上海交响乐团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亮相华盛顿、芝加哥、爱丁堡、琉森、格拉芬内格、阿姆斯特丹、伦敦等5个国家的7个城市。这场声势浩大的巡演备受国际乐界的瞩目。

  琉森音乐节早早在官网和节目册上“打出广告”,将上海交响乐团与柏林爱乐、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等乐团齐称“超一流管弦乐团”;英国媒体将上交在逍遥音乐节上的首秀列为“十大精彩看点”之一,与其并肩的还有海丁克与维也纳爱乐,巴伦博伊姆、阿格里奇与西东合集、杨松斯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等一线卡司阵容。

  要在一次巡演中覆盖世界众多一流音乐节,并非易事。其难点不仅在于协调时间和档期,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曲目来展现这支亚洲最古老交响乐团的魅力,更基于一份对乐团本身实力的认可和信任。能在世界舞台享有盛誉的音乐节或艺术节,都有各自择取标准,要被纳入首先要基于同等国际水准的“对话”。

  上交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走出去”的职业乐团,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在世界舞台上展露头角,到2009年音乐总监余隆上任后,上交加速乐团职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亮相国际舞台的步伐,从2010年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波兰“贝多芬音乐节”、到2014年德国与荷兰巡演、2015年美洲巡演、再到2017年的欧洲巡演和今夏的世界巡演,上交一步步用有计划有部署的巡演战略和东西对话的优美音乐,体现出乐团国际巡演的职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表示,“中国乐团走出去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从最早的能走出去就好,到今天站在了世界超一流音乐节艺术节的舞台上,每一步都有着不同的目标。上海交响乐团身为国内同行的‘探路者’,积累了大量经验。中国文化走出去,要有战略性地走出去,兼具亲和力和感染力,才能感受彼此文化上的共振,激起世界的回响。”

  上交巡演路上从进入主流音乐厅演出,列入主流乐团的音乐季,到进入主流音乐节,到今夏其最高规格的“走出去”,展示了上交以及所代表的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实力。

  推广最美“中国之声”

  中国交响人责无旁贷

  此次巡演,除了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莫扎特《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三部协奏曲外,还将有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舞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和陈其钢的《五行》三部管弦乐作品。

  中国作曲家陈其钢创作的《五行》可谓是重磅推出,“水”的叮咚婉转,“土”的广阔包容,“木”的深沉飘逸,“金”的石破天开,“火”的浓烈炙热,作品用音乐语言阐述中国传统思想,蕴含了自然中相生相克、相互依存的道理,展现的是中国人文哲思下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为让国外观众也能做“有准备的聆听”,上交也在节目册中为《五行》这一中国曲目做了详尽解释。至于能否“读懂”《五行》,余隆自信:“音乐本身是另一种语言,它无需去阐释,每位观众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有意识地在巡演中加入中国作品或有中国元素的作品,用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动人音乐来传播中国文化,正在成为上交的传统。上交团长周平直言:“我们‘走出去’自然也肩负着推广中国文化的责任,要做好‘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事实上,这样的安排往往会带来令人惊喜的现场反响,2017年上交欧巡带去了《梁山伯和祝英台》和阿隆·阿甫夏洛莫夫的《北平胡同》,效果就很惊艳。而此次《五行》的上演也让不少欧洲观众记忆深刻,在爱丁堡站演出谢幕时,就有82岁高龄的观众撑着拐杖站起鼓掌,她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上半场的《五行》,极具画面感的旋律和演奏,让这位虽没去过中国却始终对这神秘的东方国度满怀期待,“我看过许多中国电影,这是个很美的国家,在他们的音乐中我也仿佛重又看到了让人难忘的画面。”

  无论走到哪里

  都有粉丝追随

  8月25日,上交在格拉芬内格音乐节奏响“中国之声”,当晚的演出,吸引了众多观众从维也纳驱车一个小时赶来。作为格拉芬内格音乐节创始人,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在音乐会后赶到后台,向音乐家们表示祝贺:“我们(音乐节)只邀请杰出的乐团。上交的首次演出,给奥地利观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和高度评价,所以,上交已列入我们今后经常会邀请的名单。今晚,《五行》和《良宵》两首中国曲目尤其动人。”

  上交140周年世界巡演所到之地,圈粉无数,还有不少“铁杆粉丝”会从就近的城市赶来“赴约”。 音乐会现场,就有一位“特殊”的观众。2017年,上交赴欧洲巡演时,在汉堡遇到一位闻讯特地赶来的德国老爷爷保罗。保罗的母亲当年曾经在上海跟随知名的乐队指挥梅百器学习钢琴,还参加过演出,因此,他听到上海交响乐团来到德国,无论如何也要听听母亲当年合作过的乐团的表演。有了这一次的结识,老爷爷去年还万里寻根,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上海,找到了自己幼年居住过的旧居。这次,保罗得知上交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演出的消息后,早早就订了票,与妻子一起,坐火车从德国专程来听音乐会,还特地到后台看望演奏员,亲切之意,格外温馨。

  外媒纷纷点赞

  乐评人给出“四星”高分

  除了正以惊人的速度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外,外国媒体以及苛刻的乐评人也纷纷给出四星、五星的高分评价。

  苏格兰《先驱报》对于上交在爱丁堡的演出给出了难得的四星好评,这对向来挑剔的英国人而言实属难得,尤其还是在评价一个海外的交响乐团。资深乐评人基斯·布鲁斯这样评价:“这支中国乐团的木管尤其是单簧管与韦勒斯坦完美平衡的演奏堪称绝配,尾声段落里余隆棒下的弦乐与独奏家也相得益彰。”而苏格兰年轻的乐评人史蒂芬尼·汉弗莱斯不吝给出五星好评。

  此前在美国两站演出,上海交响乐团出色的现场演绎,同样赢得了媒体的一致赞誉。《华盛顿邮报》著名乐评人帕特里克.D.麦考伊称赞道,“伴随着这场音乐会开场时的新音乐(指《五行》)到历经时间检验的西方经典作品,这次上海交响乐团在狼阱的首度亮相,无疑是他们璀璨音乐历史和卓越艺术传统的完美写照。”此外,拉维尼亚音乐节官方杂志用大篇幅的封面故事聚焦报道余隆和上海交响乐团。

  巡演至今,包括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华盛顿古典音乐评论、英国《泰晤士报》、英国广播公司、《琉森新闻报》等海外主流媒体在内,均对此次上交高规格的世界巡演进行了报道。上交团长周平直言:“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作为中国’交响之声’、上海文化品牌的代表,上交在建团140周年之际举行世界巡演,既是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时代风貌和精神内核,也为进一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面向未来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再出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特别报道
   第A04版: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特别报道
   第A05版: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法谭
   第A17版:新民法谭
   第A18版: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20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21版:金色池塘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140岁的上交让“中国之声”响彻世界
新民晚报专版A08140岁的上交让“中国之声”响彻世界 2019-08-31 2 2019年08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