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智慧,智联世界。构筑人工智能发展的“上海高地”。这样的豪迈誓言响彻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会场内外。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如今的上海已经集聚了一大批优质人工智能企业,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和配套体系。在智能芯片、传感器、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无人系统、智能软件等领域形成了全产业链基础,在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据全口径企业信息统计,上海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000家,泛人工智能企业超过3000家,人工智能企业从业人员约10万人。2018年全市人工智能相关行业融资额超过600亿,达到历史新高。
时不我待。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过程中率先“试水”、抢得先机,这正是上海的勇于担当和奋发有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
综观近代到现代的人类科技发展史,期间发生过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而且,每次科技革命都深刻地影响了国际格局,影响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版图中的地位。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当时,英国正是抓住了技术革命的先机,大力推动蒸汽机的使用,从而率先进入了工业化国家。当今,人工智能时代来临,这必将是新一轮科技产业链的重要驱动引擎,是决定国际竞争格局的新高地。着眼于这样的大背景、大格局,积极顺应大趋势、抢抓大机遇,这也是上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实实在在行动。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致辞时指出,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人才集聚高地进军,与海内外朋友携手共创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篇章。对于构筑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李强书记做了生动诠释,那就是“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拥抱人工智能,以更富创新的探索激活人工智能,以更具包容的生态滋养人工智能”。
万丈高楼平地起。构筑“上海高地”,需要的正是这样开放的胸襟、创新的探索和包容的生态。梳理人工智能企业从创意萌芽到扎根落地、从技术创新到市场开拓、从紧追世界步伐到不断升级壮大自主知识产权,首先需要聚焦政策引领,培育产业扶持策源区。此外,还必须通过共享开放、规范运营等模式,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企业提供优质的数据资源和良好的应用场景。
构筑“上海高地”,就是要努力为全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贡献上海经验。李强说,积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释放上海科教资源优势、应用场景优势、海量数据优势、基础设施优势上持续用力,在推动人工智能数据开放、技术推广、市场准入上率先突破,在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政策体系上加紧探索,全力打造上海人工智能“一流创新生态”。
今年8月1日,科技部印发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提出,“开放、共享”是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理念。要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研究机构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整合技术资源、产业链资源和金融资源,持续输出人工智能核心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作为积极的回应,昨天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式上,上海发布了《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构建一流创新生态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21年全力打响上海人工智能“一流创新生态”标志性品牌。这份行动方案将上海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放到了一个崭新高度,那就是“上海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布局”。
人工智能技术让城市变得更美好。借助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机遇和优势,吸引更多全球智库、创新中心、国际巨头落沪,不断挖掘和探索应对方法,以新思路、新方法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加速将上海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未来已来,惊艳世界的智慧之花一定会在上海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