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祝新民晚报创刊90周年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0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黄浦
“红色家底”N多打开方式
  黄浦区,是党的一大会址所在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在这里萌发,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从这里开启。

  黄浦区,底蕴深厚,红色文化资源充沛。当下,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哪些有趣有益的变化 ,又将对这座城市红色文化的传承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看,“红色家底”N多打开方式。

  面向青年

  兴业讲堂和渔阳里讲座

  课堂,是青年人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前夕,相距不过1公里,团中央旧址纪念馆的渔阳里讲座、新天地的兴业讲堂,同时开讲,面向青年。

  淮海中路567弄6号,曾经的霞飞路渔阳里6号,石库门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团中央旧址所在地。五四运动百年之际,渔阳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经过整体修缮,向公众开放。

  今年5月17日,渔阳里“我的红色不解之缘”讲座跟观众见面。渔阳里纪念馆特地邀请了红色文物讲述人在青年团的发源地讲述红色文物收藏重要意义,红色文物讲述人向渔阳里纪念馆捐赠了俞秀松手稿《青年团筹集基金启事》、施存统藏书。曾经,理想与信仰点亮渔阳里,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场场跋涉,从渔阳里出发;今天,人们再次从渔阳里出发,重温理想与信仰,助力伟大复兴。

  同一天,在时尚气息浓郁的新天地北里,一堂充满着红色记忆和红色激情的党课吸引了近百名周边楼宇的年轻白领。“兴业讲堂”是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打造的新时代党建品牌。

  淮海中路街道位于党的诞生地,根植红色土壤,传承红色基因,笃行红色信仰,“兴业讲堂”以聚焦青年白领为宗旨,以体现互动教学为特色,打造全新的精品党课分享平台和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品牌。“兴业讲堂”计划每季度举行一次主题讲授,邀请的主讲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专业大咖,以“讲得专业,说得有趣,互动得热烈”为标准,打造一个真正能够吸引年轻人、启发年轻人、引领年轻人的党员教育基地。“兴业讲堂”全面实行预约制,定期公布课程信息,同时,所有的课程都将录制成视频,进入淮海中路街道党员教育学习资料库,在网络平台上免费向大众开放,让“兴业讲堂”的优质教学资源辐射更广泛的人群。

  无论是渔阳里讲座还是兴业讲堂,都是黄浦区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新平台。作为党的诞生地所在区,黄浦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建党精神,宣传好、守护好和建设好党的“精神家园”,责无旁贷。值得一提的是,大同中学历史教师顾博凯是黄浦区教师与学生中的“红人”,是《顾老师讲红色故事》红色网络课程中的主人公。他走遍中共一大会址、渔阳里等红色遗迹,六集课程播下来,每集播放次数都有两万多,影响学生数十万人次。在他的感召下,一群黄浦年轻教师组成了编写团队,投入到红色课程的开发中。

  阅读建筑

  “二维码”解码城市精气神

  上海是一座城,有历史有故事,更有精气神。城市的历史和故事,城市的红色记忆,留存在哪里?一座座老建筑,一条条弄堂街坊,一串串红色足迹,还有一个个百年老字号。

  2017年5月,历时半年酝酿,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首批二维码铭牌安装于历史建筑外墙上,阅读建筑,留存记忆,解读城市精神气韵。当天,黄浦剧场“黑匣子”小剧场里,舞台上,短话剧《爱国之声》正在上演,再现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历程。剧终之时,《义勇军进行曲》奏响,观众席下,一群来自裘锦秋实验学校的“红领巾”们掌声雷动,全体起立高唱国歌,孩子们的歌声格外嘹亮。

  1935年5月24日,国产进步电影《风云儿女》在黄浦剧场首映,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此首唱,传遍中华大地,激励着中华儿女共同抵抗侵略者。82年后,一场简朴庄重的纪念活动在黄浦剧场里再现峥嵘岁月。孩子们在小剧场里看话剧,唱国歌。此时,剧场外,那个藏有“老建筑故事”的二维码铭牌,正准备上墙。

  剧场里纪念活动结束,孩子们一出来,扫扫墙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黄浦剧场的光辉历史,二维码铭牌挂得不高,孩子们扫码完全够得着。一群“红领巾”把剧场外的二维码铭牌团团围住,扫了二维码,孩子们开始“解密”黄浦剧场。黄浦剧场,原名“金城大戏院”,始建于1933年,1934年2月1日正式开业。金城大戏院曾首映了《风云儿女》、《人生》、《渔光曲》等大量左翼进步影片并引起轰动,被称为“国片之宫”。1957年12月,周恩来总理提议并亲笔题名“黄浦剧场”。目前,黄浦剧场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读了二维码铭牌,进了剧场,孩子们对这座城市的红色记忆,将会格外深刻!

  所有的建筑,都是会说话的。今天,挂在历史建筑外墙上的二维码铭牌普及黄浦,让建筑可以更方便地说话,让人们可以更方便地阅读。建筑能说些什么?不止外貌构造,不止是历史故事,更有这座城市的精气神。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老建筑透露的精气神,更激励今天的人们去创造新的辉煌。

  老有所为

  “说书人”口述实录红色文化

  历史,需要口述实录,那些像“说书人”一样传播红色文化的人,因为是亲历者,他们的口述实录格外真切。

  今年7月26日,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了401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91个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和76名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上海市黄浦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二休养所荣获“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称号。

  在获得此项国家表彰之前,军休二所还先后荣获过“全国先进军休所”、“上海市先进军休所”、“上海市民政系统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八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军休二所自组建以来,34年间共接收安置军队离休退休干部200名。目前正在服务和管理的125名军休干部中,有的参加过淮海、渡江等战役,为新中国解放事业立下卓越功勋;有的参加过抗美援朝、自卫反击战,浴血奋战捍卫祖国尊严;有的参加过两弹一星的试验、发射保障,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

  离休干部谈学贤年近九旬,曾参加上甘岭战役,是这场战役中全班仅有的两位幸存者之一。20多年来,他积极参与“老兵讲师团”讲演活动,先后义务担任多个居委会的精神文明委员以及七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他讲述的《打得英勇、守得顽强》的故事,在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的过程中,犹如一颗种子,在孩子们、官兵们以及居民群众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向上向善之花。如今,作为红色历史的“说书人”,老人家乐此不疲,他深信——作为一名老战士,有责任向祖国人民汇报战友们的英勇事迹!

  全国先进军休干部刘士照,年过八旬,也是一位红色文化“说书人”。22年如一日,他自费订阅20余种报刊杂志,坚持在社区举办“小院壁报”,记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每半个月左右出一期,每期约6000字左右,至今已经出了551期,共1653版,被誉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风景线。如今,作为红色历史的“说书人”,老人家初心不忘,老而弥坚,他深信——作为一名老战士,用“小院壁报”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老有所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特别报道
   第A04版: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特别报道
   第A05版:综合·国际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8版:祝新民晚报创刊90周年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 特别报道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希腊
   第A24版:西班牙/新民海外
“红色家底”N多打开方式
新民晚报祝新民晚报创刊90周年A08“红色家底”N多打开方式 2019-09-01 2 2019年09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