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谢晚报让更多人了解C919
蔡俊
  蔡俊

  2017年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从浦东国际机场起飞,我是首飞机长。飞机降落,打开舱门,总设计师吴光辉沿舷梯走上来跟我紧紧拥抱。那一刻,心情十分激动。在我成长的城市,驾驶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客机翱翔蓝天,意义非凡。

  当天,《新民晚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首次向读者完整介绍了我们的首飞团队,我用上海话为晚报的新媒体用户录制了音频,表达了首飞成功的喜悦。

  我们试飞员的工作,比较特殊。试飞员和飞行员,不只是一字之差。飞行员驾驶设计成熟的飞机,而试飞员驾驶的是尚未定型、需要对各种极限条件下的飞行数据进行全面验证的飞机。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我们会根据适航规章对飞机进行测试与评估,确保符合所有适航条款的需求。同时,试飞也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新民晚报》从2014年就开始持续关注新支线客机的试飞工作,用大量生动的报道,帮助读者理解了大飞机研制的复杂性、艰苦性。当时,我记得晚报以《蓝天工程师》为标题,详细报道了试飞工程师背后的故事,团队很受鼓舞。

  我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就是新民晚报的记者在ARJ21的一次试飞任务中开始的。那是2015年5月的一天,当时我们是做一个舱内噪声试飞,晚报记者在航前准备时见缝插针采访了我。在这篇报道里,我从东航转到商飞,从飞行员转到试飞员的心路历程,以及我在美国国家试飞员学校培训的经历,都被记者细致捕捉、生动展现出来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报道通过一个个小细节,记录了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是如何默契配合、如何测试数据的。试飞,没有那么多炫酷帅气的动作,也不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个人表演,而是讲究团队合作的一项复杂工作。从航前准备、飞行、降落到开会总结,报道真实记录了我们平凡的一天。C919飞上蓝天,正是无数个这样的“平凡一天”累积起来的。当得知我是从上海地区唯一的飞行员摇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毕业时,记者感叹说,希望咱们上海培养出来的试飞员能在上海驾驶C919起飞!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2年后,梦想成真。也可以说,中国大飞机事业三代人的梦想,在上海画圆。

  大飞机事业现在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今年C919在多地开展试验试飞,静力试验和其他地面验证试验也在稳步推进。就在上个月月初,第四架试飞飞机从浦东机场起飞。

  托举大飞机事业的是各个具体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喜怒哀乐、拼搏奉献,需要被时代记录。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我认为,只要怀抱理想、永不放弃、坚持奋斗,大飞机事业就一定能够越做越好。在此,也祝愿《新民晚报》越办越好!让更多的时代精神、民族之光在报纸上传承、发扬。

  (作者为C919首飞机长、主任飞行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专版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12-13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出版发行
上海发展拿出逆势飞扬的劲头
燃校园洋溢爱国情
沪浙携手 上岛办医
公交学生车 送我上学堂
初心·齐心·人心
推动更多一流科技成果在沪产业化
感谢晚报让更多人了解C919
三毛穿越而来 感受上海巨变
报头
广告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感谢晚报让更多人了解C919 2019-09-02 2 2019年09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