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沙滩摩托缘何成俄军“特战宠儿”
龙刀
  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俄总参情报总局(格鲁乌)掌握的特战旅普及了无防护的AM1四轮全地形车,它长2.3米,宽不到1.5米,仅重半吨,前后只能坐两人,若拆掉武器,简直是迷你的沙滩摩托。这究竟是何道理?

  AM1进入俄军,多半是受叙利亚战争的影响。赴叙作战的俄军发现,那里敌我混杂、地形复杂,尤其武装匪帮拥有充足的反坦克武器,借助建筑物“打了就跑”,特种兵在遭战火摧毁的居民点等限制性地形作战,既要能穿行狭窄道路,又要伪装隐藏,同时具备相当火力,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只有貌不惊人的AM1。俄军调查发现,多数城镇战环境,供车辆进出的通道宽度不到两米,像美式汉马一类的宽体车根本进不去,倒是通过性强、车宽极窄的AM1能在废墟中健步如飞。俄军曾将一些AM1交给叙军使用,后者用普通货柜车运到敌我交织的巷战前沿,突然放出里面多辆加满武器的AM1,把敌人打得措手不及。更绝的是,俄叙军队还用米-8直升机装载乃至吊运AM1到敌后,实施“摩托化破袭”。

  值得一提的是,叙利亚战场上,也有不少民兵使用日本双人摩托车执行和AM1四轮车相同的任务,摩托车更小,又容易弄到,为何俄军看不上呢?原因很简单,摩托车稳定性不如AM1,突然停车时,AM1的两名乘员可依托四轮车上的稳固枪架,从容操作武器开火,而摩托车手只能双脚撑地,保持平衡,让后座同伴腾出双手射击,火力和打击精度都差得多。事实上,AM1是个“多面手”,给它挂上拖车,就变身运输车;安装枪架,挂起机枪,就成了火力突击车;装上电台,就成了通信车,几乎可以说是“万金油”。

  俄军工综合体想的很清楚,轻型轮式车辆再怎么强化装甲,也挡不住高速火箭弹,索性让AM1取消防护,只靠低矮车身来降低武器命中概率,实现综合防护。就各国部队编制看,一般是12人作战小队配两辆传统轮式突击车,就算有防护,也难免被毁,而换成AM1,12人就配备6辆车,6辆吐着火舌的“小四轮”展开“群狼攻击”,会让敌人无法抵抗。

  按照常理,价格便宜的装备进不了特战部队的法眼,但各国国情不同,像AM1的民用变型车在俄国内的售价只有35万卢布,折合人民币不到4万元,即便军用型也不超过8万元人民币,算得上“白菜价”,这种性价比完全能让特种兵作为耗材使用,必要时可以将其抛弃在战场。

  可见,适应不同国情、不同敌人,不同战场环境的武器才最受军人欢迎。能根据战场情况快速生产专向适应的武器,一定是拥有强大军工能力的强国所为。    龙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专版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12-13
相煎何急 中国军人观察两支拉美劲旅
沙滩摩托缘何成俄军“特战宠儿”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A21沙滩摩托缘何成俄军“特战宠儿” 2019-09-02 2 2019年09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