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第二海军”
9月初,当首次美国-东盟军演在南海附近海域进行时,一艘白色舰体、间有红蓝双色搭配的舰艇悄悄从印度洋驶入新加坡森巴旺海军基地。这艘舷号752的巡逻舰正是美国海岸警卫队海警船“斯特拉顿”号。此前,它已在印太海域活跃了约两个月。
这可真是奇事一件。尽管多数沿海国家都有类似海岸警卫队这样的海上安全执法力量,但在本国领海与专属经济区执法才是它们的职责所在。而美国这艘海警船与美本土海岸线足足隔了一个太平洋,实在有点远。
其实,美国海岸警卫队虽然名曰“警卫”,却是实打实的与陆海空三军及海军陆战队并立的五支武装力量之一。从创立开始,这支部队参与了从第二次美英战争、美国内战,到一战、二战,再到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美国几乎所有的对内对外战争。
如今,美国海岸警卫队是一支包括4万多名现役军人、7000名预备役军人在内的庞大武装力量。海岸警卫队也有专门的军官学校,培养具备专业航海知识、富有航海精神的军人,让他们可以在战时随时补充海军力量。和平时期,海岸警卫队受美国土安全部管辖,战时则移交美海军部指挥。
因此,美国海岸警卫队虽担负有一般的护渔执法、打击犯罪、海难救援等民事与执法职能,但人员储备和武器装备上都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堪称美国的“第二海军”。
频繁现身南海
2010年以来,美国海空军兵力部署开始逐步向亚太倾斜,特朗普时期的“印太战略”更加突出这点。但2017年美军第七舰队两艘驱逐舰接连与民船相撞、造成数十名官兵死伤的事故,直接暴露了一线美军疲于奔命的软肋。为此,美军一方面要求守卫其太平洋沿岸的第三舰队越发频繁地派舰赴西太平洋游弋;另一方面,在海军兵力总体不足的背景下,开始注重发挥后备舰队——海岸警卫队的作用。
今年1月开始,美“贝索夫”号海警船在西太平洋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部署,航迹遍及东海和南海;6月,“斯特拉顿”号和“梅隆”号也在此部署,并接受第七舰队指挥。
这些海警船吨位强大,装备精良。“贝索夫”号和“斯特拉顿”号排水量均达4500吨,甚至远超一些国家的驱逐舰。这两艘所谓的“海警船”配备有57毫米舰炮和“密集阵”近防炮,火力强大。更重要的是,它们装备的AN/SPS-73对海搜索雷达、AN/SLQ-32电子战系统都是美国海军军舰的标配。同时,它们与美国海军配合默契,遥相呼应。8月初,“里根”号航母驶入南海的同时,“斯特拉顿”号也在附近水域与印尼海上力量进行联合军演。此前,“贝索夫”号还与美海军导弹驱逐舰“威尔伯”号一道穿越台湾海峡。美海岸警卫队一名高官就表示,海岸警卫队与保卫美国在全球的利益“从未如此紧密地相关”。
干预更加灵活
更值得警惕的是,表面上海警船的硬杀伤能力比不上海军驱逐舰与巡洋舰,且其非军事色彩似乎对避免对抗和摩擦有所帮助,但实际上反而更可能制造麻烦和不安。
美国军事力量在南海地区的航行活动带有浓厚的地缘政治色彩。海岸警卫队之所以被看重,首要因素是它对地区事务进行干预的灵活性,便于美国进行民对民、军对军的交锋,给自己越发不受欢迎的挑衅行为披上一层伪装的外衣。这种做法虽不像美军舰执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那么显眼,但危害和麻烦程度未必亚于后者。
因此,美海军高官近来以“力量倍增器”等话语赞誉海岸警卫队。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舒尔茨声称,在未来2到3年里,美国海警队还计划向关岛派遣3艘大型海警船,以“增加该地区海岸警卫队的存在”,并扩大其在西太地区的行动。
本报记者 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