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最优配比配方土
不同的人,爱吃不同的菜。那你有没有想过:不同的树,也需要不同的土?大城市的行道树,面临许多不利于生长的因素。其中,地下生境可算是一大“短板”——行人踩踏、车来车往,导致土壤过于密实,妨碍树根生长。而上海的一大创新,就是为约10种上海常见的行道树“配餐”,度身定制不同的“配方土”。
在辰山植物园,中心和园方的科研人员启动配方土研发,对悬铃木、香樟、广玉兰和银杏所需的不同土壤进行试验。为何选这4种树?专家表示,悬铃木、香樟占据上海行道树数量的70%,而广玉兰和银杏是肉质根的代表,也是上海常见的行道树。
科研人员对于不同配方土生长下根系的总长、投影面积、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分杈数、特定根直径范围内各参数值进行分析,初步得到适合各树种的最优配比的配方土。“比如,我们发现悬铃木对3厘米粒径的石子最适应,银杏对6厘米粒径的石子最适应。配方土主要由石子、原土、介质土、保水剂、微生物肥等配制而成,用不同粒径的石子作为支撑,空隙之间则填土壤。”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副站长许晓波解释道。
悬铃木香樟有专用肥
继4种“配餐”研发成功之后,如今上海已研发出榉树、乌桕、无患子、娜塔莉、北美枫香、臭椿等约10个树种的“营养餐”,效果显著。比如,丹巴路地下水位较高,行道树臭椿长势不佳,经常需要换树。加入配方土后,臭椿长势越来越好,景观效果也渐渐显现出来。
据悉,上海的悬铃木和香樟不仅有“营养餐”,还有“专用肥”。施了专用肥后的树木,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pH值降低至6.6左右,树木的叶面积、叶周长、叶厚度和胸径等增长较快,明显优于“吃”其他肥料的树木。
此外,中心正在探索树木支撑模块的引进研发,并在平顺路进行试验。这种模块在美国、澳洲使用较多,将来技术成熟后,有望在硬质广场、停车场等场所使用,有助于改善树木的地下生境。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