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推动上海深化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一年来,在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下,一项项“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在申城发生。群众感到更开心、舒心、安心了!
开心 夯实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越来越多的老人把虹口区的这个市民驿站当成了“家”
去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考察。在市民驿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总书记特别强调:“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愿望。”
86岁的王丽华每个工作日早上由女儿送到这里的日间照料中心,度过白天的时间,她对这里的生活感到很满意,“活动丰富多彩,画画、做手工、玩游戏,和同伴有共同语言,每天下午还有专人量血压、测体温”。年近80的肖阿姨,住在离市民驿站一公里处的瑞虹新城,几乎每个工作日中午都会来这里的社区食堂用餐……越来越多的老人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嘉兴路街道老龄办负责人何申琰说,除了已经形成的助餐点外,街道进一步挖掘送餐潜力,努力提升餐食质量,逐步增加助餐老人覆盖量。今年8月送餐上门服务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40%。
围绕老年人的各类需求,为老服务更加精准。市民驿站开设健康生活馆、创艺手工坊、书画沙龙、朗读班等各类活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设立养老顾问员,逐步向27个居委会全覆盖。
舒心 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宇泰景苑居民:小区环境越来越美 人的素质也提高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考察时提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嘉兴路街道内的宇泰景苑小区,自今年3月1日起,全面实行撤桶并点、定时投放,开展生活垃圾分类。2003年小区建成就搬来居住的业主沈伟金,感到最大的变化就是“小区环境越来越美了,人的素质也提高了。”作为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沈伟金介绍,到了今年6月份时,大家垃圾分类已经做得很好了,志愿者基本就在旁边看,7月1日,志愿者圆满“下岗”。“我们立法晚,但我们做得不比外国差”。
宇泰景苑的变化在上海千千万万个小区里发生着。针对“定时定点一刀切”“湿垃圾破袋难”等问题,上海有温度地推进定时定点投放,鼓励有条件的居住区设置误时投放点。
上海干垃圾减量、湿垃圾和可回收物资源化情况不断变好。市绿化和市容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湿垃圾分出量达到0.92万吨/日,较去年底增长了1.3倍;干垃圾处置量低于1.55万吨/日,较去年底减少了26%;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0.45万吨/日,较去年底增长了5倍,一批有价值的可回收物已得到了循环再利用。
上海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不再满足于“有没有”,而是更看重“好不好”。宇泰景苑小区居委书记王静华表示,垃圾分类工作只是社区工作中的一项工作,我们还有许多工作,奔着为社区的居民打造一个安全漂亮美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下班后在社区里拥有一片祥和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安心 让智慧融入城市每个角落
浦东“城市大脑”:精细化管理渗透到每个街镇
去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通过大屏幕了解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情况。日前,记者再次回访这个被称为“城市大脑”的复杂系统,见证它的升级进化。
走进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主控大厅,最显眼的就是占据了一整面墙的巨大屏幕。每隔几秒,屏幕上的数据都会跳动变化。1200多平方公里的浦东每天发生的大小事,都能在这个“城市大脑”的主屏幕上通过数据或者图像显现。浦东景区客流、交通拥堵指数、生活垃圾处置等城市运行数据实时监控;工地不文明施工、空气污染、噪音扰民等50多个智能化场景分析在线运行。
“城市大脑”究竟派什么用?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平台。偌大的浦东新区,每天会发生无数事件,而“城市大脑”则以城运中心为载体,通过对综合数据的智能分析,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物联网、视联网、数联网等感知平台对接,建设完善“神经元系统”,判断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迅速“对症下药”。
居民小区是否存在群租?工地上的工人是否戴着安全帽?小区消防通道是否占据?哪个窨井盖丢失了?这些问题如果通过人工排查发现,费时费力。而“城市大脑”则是通过图像识别、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做到了自动排查、自动报警。“城市大脑”主控室的后台,则会迅速调配相关部门监管人员前去处置,如有需要,可以视频连线,通过现场人员的“主角视角”观察情况,甚至还可以动用无人机、调动监控探头,开启“上帝视角”俯瞰全局。
在浦东城运中心三级管理体系中,“城市大脑”的“神经元”已经下沉到了街镇村居。在花木街道城市运行分中心,记者看到了一个缩小版的“城市大脑”,它管理着花木地区的方方面面,并与“主脑”相连,还增加了许多独特的功能。花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城运中心主任王波表示,花木街道的“城市大脑”,基本功能与区级平台一致,但加入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功能。比如人流聚集地区的监测管理;大妈广场舞的噪音预警;街面快递分拣占路的自动识别报警……都是花木街道根据自身特色设计的独特模块。如今,浦东36个街镇都建有城市运行分中心,这些分中心与“城市大脑”实现了“两两相望、互通有无、血肉相连”。
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2.0版预计在10月份全面上线,服务市民。
本报记者 屠瑜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