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对故乡、家人的思念,上海艺术家们也以浓浓的海派风情寄托“月是故乡明”的情愫。“秋意浓,桂花香枫叶红。明月么照浦江呀,美景并良辰。两岸风光映水中,花好月圆乐无穷……”上海评弹团的演员们身着桃色旗袍,侧抱琵琶,一腔吴侬软语吟唱着这片土地的美好。印海蓉、王幸、黄浩、舒怡四位著名主持人则以地道沪语讲述了已故上海女作家程乃珊笔下“没有红色那么喜庆,但温馨清澄”的《蓝色的中秋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上海民族乐团以古朴琴音再现了张若虚诗中那细腻婉约的江南风情。
海派文化兼收并蓄,源自不同地域的艺术都在这里焕发光彩。河南豫剧院青年团青年演员吴素真带来的河南豫剧《荆钗记》凄美动人,引得众人连连叫好。京昆越沪淮五大剧种的青年女演员也携手专业模特,带来一场旗袍秀,展现着不同地区略带差异、却又一脉相承的东方美。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艺术家对“家”的眷恋,最终升华为对祖国母亲的深情。年近八旬的京剧名家尚长荣与佟瑞欣、蔡金萍、田水三位著名演员一起带来诗朗诵《中国,我是你美丽的一部分》,将联欢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唐元才、梁伟平、梁仲平、董洪松四位戏曲名角则唱响了特别改编的《大中国》,铿锵有力的歌词被传统戏曲唱法重新演绎,承载了他们对祖国的情感。
本报记者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