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创见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眼见不一定为实,新锐设计师都爱这种“神器”
琳 恩
■ 倪鹏飞设计的餐厅
◀ 数字影像介入公共空间
▲ 咖啡概念店数字影像介入设计
■ 故宫数字养心殿
■ 姜元为珠宝文化展设计的空间
■ TeamLab作品
■ 姜元为文物拍卖预热展览设计的空间
  ◆ 琳 恩

  在上海落幕的“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展览,不仅让观众记住了来自日本的teamLab对数字影像高超的运用手法,更是见识到了顶级数字影像所带来的魅力。早就有学者预言:因为数字影像的出现和普及,世界或许眼见的不一定都为实。

  当线上流量红利消失,越来越多的商家和品牌投身线下流量运营。塑造一个集合购物、休闲、娱乐、艺术文化无缝对接的多元空间成为很多品牌的诉求。集合了声、光、电的多维体验的特质的数字新媒体艺术,近年来备受运营者追捧。不止是“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近一年来,上海的数字影像艺术展览轮番上演,比如能让观众足不出沪一睹故宫风采的“发现·养心殿——数字故宫体验展”,比如正在陆家嘴上演的垂直沉浸式深海体验展“如海·空间”。

  事实上,数字影像介入空间设计不仅带给用户全新的体验,也为一批善于尝试新事物,对新媒体艺术驾驭炉火纯青的新锐设计师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新的技术应用碰撞出了新思维、新方法。让数字影像介入空间设计,已经成为他们中不少人挚爱的设计“神器”。

  近日,在“数字影像介入商业空间”主题论坛上,沪上及来自杭州、南京等地的近百名设计师、数十位品牌方、运营方、媒体等各领域的专业人士,聆听台上的一批新锐设计师交流分享他们的数字影像运用“心经”。

  先行抓住未来设计感

  《头号玩家》、《银翼杀手》等电影,成为很多人认识数字影像对空间营造巨大能量的基础。原来,在虚拟世界之中,人们可以做很多事,比如社交,借助体感服装体验和自己心爱的女孩牵手。这或许也折射出未来科技的某种发展方向。

  这一切落在SODA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建筑师姜元的眼中,他却有着另外的打算。他曾在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身边工作5年时间。让·努维尔有一句话对姜元的设计理念产生了很大影响:“建筑的卓越性之一,就是能见证一个时代。”按照他的理解,如果以这样的心态来看这个时代,我们是不是应用探索积极的方式,把现实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的数字媒体技术融合起来,达到更好的结果呢?

  在接到文化、文物展览的空间设计委托,姜元就大量动用了数字影像。“数字影像是一种更现代的语言,结合实物,以一种高效的对话,使得参观者穿过时间的长河,让新、旧,人、物产生对话的可能性。”

  比如,在与VOGUE杂志合作为某珠宝品牌量身定制的文化展览中,他用黑暗之中的数字投影营造一种无限大的宝石空间体验。“一件珠宝,不管是一条项链,一块手表都是非常小的物体,我们希望人们参观之后,整体的观展体验是留在他心里的一个印象,所以在设计上,我们把空间的尺度作了置换,让人变成比较小的尺度。”姜元从通过参数化软件模拟生成的几百个数字模型中选择了不到十个比较好看的形态,再利用3M炫彩膜使得数字投影在限定的空间里反射呈现绚丽的效果。

  在为艺术拍卖设计预热展览空间,姜元同样也使用了用数字影像“放大”展品的手法。比如,为乾隆年间的“八卦玲珑旋转笔筒”营造展示空间,他们选取了其中几个重要的卦象,通过互动将卦象的解释投射到幕布上。“幕布上的云和凤凰都是飘舞浮动的动态影像。”姜元介绍说,这样不仅能让观众更清晰地辨识文物细节之美,也等同于创造出让普通观众与有历史背景的工艺品对话的机会。“你会认识到它们之所以能被保留下来,是因为它们都代表着当时最尖端的工艺水平。对我们来说,每个彼时的经典都是此时的当代。”

  在上海为设计咖啡品牌的首个全球概念店时,姜元对数字影像介入设计的驾驭已经炉火纯青。之前的文化、文物展设计,他都用了高分辨率的数字影像,但在他看来,数字影像分辨率的高低不是问题,而是要运用得当。比如,这家概念店的外立面本是该品牌的咖啡胶囊。“我们把其中的白色胶囊都翻过来,在里面植入了LED灯泡。三千个胶囊中一千个植入了LED灯泡,白天不亮时大家看到本身产品最好玩的彩色胶囊,当天色渐晚时,这些胶囊会跟隔壁那些最直接的LED屏幕一样形成动态效果,但是它的低分辨率反而有一种更直观的感受。”

  节省成本效果却能炫目

  一些设计师还发现了数字影像的另一重妙用。缐状建筑设计研究室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倪鹏飞就在设计一间时尚餐厅时,遇到了甲方的挑战。“当时我们甲方头脑风暴,甲方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他和太太在国外一间海边餐厅吃饭,也是在和这家酒吧一样的白色的建筑里,他们听着音乐,吹着海风,桌面上幽暗的灯光把环境渲染得很浪漫,所以他想要这种氛围映射到餐厅的空间中去。”

  倪鹏飞他们最初的想法是,在平面上增加大面积的水井,在空中架一个玻璃泳池,把灯光投射到水面,就能形成波光粼粼的水波纹效果。如果觉得不够有动态和人气,还可以雇佣美女在这片泳池定时巡游。“想象很美好,前期造价投入很高不说,后期的设备维护和人员工资,也是不小的持续性的开销。”身为设计师的倪鹏飞深知成本需要控制。

  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重新思考商业和设计的平衡。苦思冥想之下,他们突然顿悟,为什么不能用数字投影呢?餐厅内部的宽度11米,在墙面上投射80寸、100寸的屏幕都显得鸡肋,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倪鹏飞找到了最新出炉的投影融合技术,解决了超宽墙面的覆盖问题。

  不过,在设计实施时,他们仍遇到问题。当时使用的投影设备比较大,没有出现射灯式的投影机。隐藏投影,倪鹏飞他们在顶上开了槽,在餐桌上吊挂了植物。“为了不影响投影投射出来的画面,我们把植物高度进行了下降,植物是在餐桌的正上方,对两边人的行为空间没有影响。”后来,细心的他发现,略带压迫性的顶面,会让两个人用餐更加私密,效果反而变好了。

  更让倪鹏飞得意的是,通过数字影像内容的改变,他们不但分分钟搞定甲方,还可以随时在空间中进行一些场景的切换。“除了在海底吃饭,还可以在沙漠中吃饭,在树林中吃饭,甚至在过去在未来用餐,都是有可能的。”

  体验经济造就设计新潮

  按照这些设计新锐的总结,数字影像对于空间设计而言,实际上只是一个附加的属性,去掉这些内容,空间照样可以使用。数字影像内容的介入却能使得空间更加丰富和灵活,使人们获得更多的沉浸体验感,空间也变得更加有温度。

  根据权威机构在日本公共空间进行的实验报告,在数字影像介入空间之后,首先,关注的人数有了14%的提升;同时,关注的时间有了20%的增加,如果投射到商业产品本身,销量有14%的提升。关注度、流量、销量明显增长,使得设计委托方格外重视数字影像的应用。

  另一方面,新技术的成熟应用,也为设计新锐带来了议价空间和新玩法。比如,近几年异军突起的设计师周游,自称是个“膝盖比较硬,跪不下去”的“硬骨头”,不想受制于一些客户的“奇怪”要求,他开始进行众筹。

  比如,在北京二环内的青龙胡同做一个橱窗设计,北京设计周主办方说,设计费会给到他们,但施工费需要他们自己解决。“当时我们一听都蒙了。”周游心头一转,利用众筹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牢牢把握着主动权。“如果你在众筹中支持我们,我们就会把你们的名字刻在上面。”在灰砖上的名字是普通众筹价格,如果投的钱多一些,名字就出现在一块带花纹的瓷砖上面。“如果投得更多,名字就会出现在透明的玻璃砖上,晚上能够发光。”因为数字影像的介入,愿意出更高价格刻上名字的人不少,周游的砖块众筹很快获得成功。

  因为体验经济浪潮出现,数字影像对于空间设计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这也给设计新锐更多发挥余地。有设计师和行业专家预言,在未来的“城市微更新”,数字影像也将发挥巨大作用,通过一个个犹如细胞的建筑空间的介入,汇成数字影像的海洋,为城市建设增光添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上海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创见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12-13
眼见不一定为实,新锐设计师都爱这种“神器”
新民晚报创见A21眼见不一定为实,新锐设计师都爱这种“神器” 2019-09-18 2 2019年09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