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侧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侧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侧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侧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侧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侧记
     
2019年09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雨兼程 方见星辰大海 厚积薄发 共铸辉煌成就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侧记
杨洁
成就展全方位立体化呈现共和国走过的70年光辉历程特派记者 刘歆 摄
  要问最近北京热闹的地方是哪儿?除了天安门广场外,北京展览馆也已新晋为热门参观点。“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此举办,从9月23日开展至今,短短一周已吸引大量市民观众参观,不少人更是从外地专程远道而来。

  展馆内,你能听到耳边响起各种各样的方言,但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们却有着共同的记忆和期许:那是对中国的深情,在回首过往时彼此会意的微笑中,在为国家崛起发展而感慨的赞叹中,在触及灵魂深处的共鸣里。

  五年 时空标尺

  浅棕色地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标注着米色箭头与年份数字,按照指引一路前行,在70年时光隧道中,有十几块橙红色主题展板宛如时空标尺,划定变革之路的不同阶段。这就是“五年计划(规划)”,成就展从“一五”开始,对每隔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集中展示,它们丈量着中国前进的步伐里程。

  变化是一目了然的。从“一五”计划时期首次大规模、有重点进行工业建设,到“五五”计划时期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再到指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三五”规划……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一五”时期的展板上,有一张156项重点工程的行业分布图。飞机、汽车、发电设备、塑料等一系列以前根本没有的新工业部门出现了,为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奠定了重要基础。这156项重点工程,是“一五”时期由苏联援建的。

  这份唏嘘,到“十二五”时期的展板,化为赞叹: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位居世界首位;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正在推进的“十三五”规划中,有165项重大工程项目。深海空间站、量子通信、5G、高速铁路……这些工程项目,成为了中国的新名片,也代表着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方向。

  重器 大国底气

  “这就是C919,我们自己的大飞机,有机会必须得坐一次!”展览中,一架白色的飞机模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还没看到文字说明,许多人已经“点名道姓”,更有游客接下过讲解员的活,如数家珍地向身边同行者介绍起来。

  展馆内,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这些国之重器。上天,有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保密通信的“墨子号”;地面,有十年磨砺终成大器的“复兴号”动车组;下海,有创造载人深潜纪录的“蛟龙号”。

  在现场,你还能看到我国首艘自主研制建造的航空母舰模型、歼-20飞机模型,守卫共和国的碧海蓝天;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展示屏幕上的介绍语更是扣人心弦:“准备好,迎接你对宇宙的新知识”……

  无数大国重器,静默地讲述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辉煌成就,胜过万语千言。

  有人说,成就展就像是一条流淌过70年的时间长河,其中标示的150个“新中国第一”就是这条长河中的颗颗珍珠。那么,细心的观众已经发现,伴随着无数次冲刷打磨,这些“珍珠”愈发圆润明亮。

  几十年前,“第一”是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第一台蒸汽机车下线投用、成功冶炼第一炉不锈钢;几十年后,“第一”变成了“神威·太湖之光”夺得世界超算冠军、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世界第一个月背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第一”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创新,指引中国一往无前。

  共鸣 你我身边

  “妈妈,什么叫‘的确良’?”展柜内摆放着各种颜色花纹的“的确良”衣物,孩子歪着头提问,稚嫩的言语引来周围观众会意的微笑。这些在今天看起来有点老气的化纤衣服,却一度引领七十年代的服装风潮。类似的情形还出现在陈列各式粮油票、BP机的展柜前,看到这些有着深刻时代烙印的物品,有些年纪的人们面露怀念,年轻人的目光则带着新奇。

  这种对比,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展示柜前尤为鲜明。数十阶楼梯上,左侧摆放着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的生活用品;向右望去,是我们熟悉的双层电冰箱、台式电脑、液晶电视。走到尽头,农村与城市两个不同的家庭,呈现在人们眼前:“这是我家用过的搪瓷杯和脸盆,一模一样!”

  成就展不仅记录了时代变迁的“国事”“大事”,更记载着“家事”“小事”的点点滴滴,让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产生记忆深处的共鸣。从“屹立东方”“改革开放”,一路“走向复兴”,走向“人间正道”,漫步于时光隧道的所有人都明白——

  70年沧桑巨变,不会一蹴而就,只有厚积薄发;风雨兼程,方见星辰大海。  

  特派记者 杨洁 (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夜上海
   第A17版:家装专版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家装专版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广告
风雨兼程 方见星辰大海 厚积薄发 共铸辉煌成就
“长城,我们来当好汉啦!”
科创走廊“搬”进展馆
升起香港第一面五星红旗
中德夫妇盛赞巨变
“20年前,我曾在天安门广场接受 检阅”
新民晚报要闻A04风雨兼程 方见星辰大海 厚积薄发 共铸辉煌成就 2019-09-30 2 2019年09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