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讲述了中国登山队在1960年与1975年两次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人类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世界壮举,并精确测量珠峰海拔高度的故事。影片中黑牡丹的原型,就是中国首位登上珠峰的女队员潘多,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同洲模范学校从建校起就确立了以“攀登精神”立校。上世纪90年代末,闻悉退休的潘多定居无锡,程彪校长“三顾茅庐”,请她担任名誉校长,为的是给师生们树立一个真实的攀登榜样。上任后的潘多并不只是挂个虚名,而是几乎每个月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泡在学校里。潘多征服世界顶峰的勇气和精神,教育引导着同洲师生,也为学校实施“攀登教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鲜活素材。在潘多的指导下,学校编写了《攀登精神——潘多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和《潘多传》等校本教材,让攀登精神在教育园地里生根发芽。
程彪校长回忆说,潘多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有用的人”。她把晚年的时光献给了同洲模范学校,把成为“有用的人”的理想传递给孩子们。后来,同洲手球联盟诞生,潘多受邀担任名誉主席。凭借多年的体育教育经验,她倾心尽力使手球联盟不断发展壮大,“攀登精神”是其中不可忽略的纽带和精神坐标。印象最深的,是潘多说过的一句话:“苦字面前不摇头,难字面前不低头,死字面前不回头。”这是她作为一名登山运动员的豪言壮语,更是学校师生的座右铭。在校期间,潘多为学校实践攀登精神提出了“善于合作,乐于奉献,勇于攀登”的12字方针,至今仍是学校的重要精神力量。
为配合观看《攀登者》,同洲模范学校还在公众号上推出了一部微电影《向攀登者致敬》。片中收录有潘多在1975年成功登顶珠峰的珍贵影像,还有她生前在同洲校园里引领师生“攀登”的动人场景。五(3)班陆佳怡同学在观影心得里写道:“每个人都是攀登者。人生就是登山,一步一步攀登心中的珠峰。”九(1)班张开心同学说:“潘奶奶把用过的冰镐留在了我们学校里,时刻激励着同学们去攀登艺术的高峰、体育的高峰、科学的高峰乃至人生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