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八年来,联影致力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制造,实现了磁共振系统核心部件100%的自主研发,加快现代医疗设备国产化,填补空白追梦健康中国。
突破 从零开始
一辆轿车的部件在2万个左右,而一台高端医疗设备的元器件甚至会超过25万个。褚旭将医疗影像设备比喻为探索人体奥秘的核心“武器”,然而这个领域长期是跨国公司的主场。“尤其是一些核心部件,全球只有三五家能够自主研发,如果我们不行就可能被‘卡脖子’。”
2013年加入联影医疗,褚旭和团队主要负责研发梯度放大器、射频功率放大器两个核心部件,分别被称为磁共振系统的“发动机”与“雷达”,是决定技术性能“天花板”,但越是核心关键,技术壁垒越高,攻关难度越大,研发周期也越长。
“如果将使用过核心技术比成吃过猪肉,参与过相关研发比作看过猪跑,在联影刚起步的阶段,从零开始自主创新,也就是养过猪的人,几乎没有。”联影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却注定长远的路——必须自主研发,必须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必须对标国际顶尖水准!
无经验可循,更不能“山寨”,只有一次次试错,一次次突破,仿若在巨大而复杂的迷宫里不断摸索,“偶尔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更多时候是走到尽头,才发现这不是出口,然后重新出发,直到打开那扇大门。”
坚持 一九定律
在联影有个“一九定律”——用10%的时间完成90%的工作,再用90%的精力优化剩下的10%。如果说,“从无到有”燃烧着激情与动力,那么追求完美的过程,更多是重复和枯燥。
曹彬于2012年加入联影,负责研发的梯度功率放大器,是磁共振图像质量的关键。这个“发动机”瞬时爆发的能量,足以支撑几千台空调同时工作,而它的体积却只有一台冰箱那么大,因此元件内部密度极高,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处微小改动都影响全局。
2014年实现成像,产品准备上线,但测试发现底层一个开关器件在长期使用中存在误触发的可能,为彻底消除这个可靠性的风险,需要把一块芯片增厚几毫米,这将导致整个布局完全改变,为此团队内部争论激烈。“最后,整个结构推倒重来,数十万物料全部报废,但也是这份坚持,让产品表现堪称完美,达到世界最强的性能。”
目前,联影磁共振系统核心部件实现100%自主研发,并向市场推出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68款产品,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部分产品和技术实现国际引领。
团队 引领未来
和褚旭一样,创新团队内许多工程师放弃了在国外的工作,例如张曦在海外工作十几年,感觉自己已达“玻璃天花板”。“空有一腔热血无处施展,如今在国内探索全线产品自主研发,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一切都值得。”
这也让团队更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如今,联影医疗功率部件事业部约80名研发人员,平均年龄在31岁,80%是从应届毕业生入职。“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和平台,接触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同时由资深工程师担任导师,培育未来创新研发的生力军。”
在褚旭和联影人心中,今天中国工业实力已有强大基础,国产医疗设备行业高速发展,人才储备逐渐到位,已经到了该出成果的时候。“相信坚定不移走自主研发道路的平台,核心领域的大门自然也就开了。”
褚旭团队是联影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人才梯队总数达4000多人,其中40%以上为研发人员。联影产品已进驻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3700多家医疗及科研机构,包括近400家三甲医院。“中国创造”不仅打破数十年进口设备“一统天下”局面,而且产品转化将惠及亿万民生。 首席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