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城市管理的顽症,一直抓却一直“回潮”,说明思路还是有问题——有的只要加以“硬件”改造,就能收到奇效,比如曹杨八村用绿化、宣传栏“治”破墙开店,用护栏、停车线“治”夜排档。
本报去年曾3次曝光普陀区曹杨八村破墙开店的情况。其实,这一现象在曹杨八村有十余年的“历史”,破墙开店经营户曾被多次整治但反复回潮。本报的监督报道见报后,普陀区下决心、想办法根治这一顽症。以前整治一次,三五个月内必死灰复燃,但去年11月的这次综合整治后,到如今已历时半年有余,成果保持得非常好。记者昨天来到曹杨八村探访整治出奇效的奥秘。
顽症难除容易回潮
曹杨八村二小区134、135、149、153号楼前,记者发现这里天井围墙被粉刷得雪白,绿化维护得也很好,道路通畅,去年本报曝光的“脏乱差”已消失。小区党总支书记王亚华介绍说,这里之前被称为“八角八”,因为有一家水果店一直卖“八角八”价钱的水果,但破墙开店的绝非这一家水果店,12户底楼人家把天井租给外地人,俨然形成了一个绵延约50米的农贸市场,流动商贩把小区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卖菜、卖鱼、卖肉,每天清晨就开始营业,吵得附近几幢楼的居民不得安生,垃圾臭气熏天,尤其是一到夏天,居民都不敢开窗通风。”王亚华说。这个小区内的非法农贸市场存在已久,最早一家可追溯到1998年,去年曾整治过两次,但每次整治后不到三五个月就又“一窝蜂”地回潮了,而且愈演愈烈。
下定决心根治顽症
“你们新民晚报的报道说得对、批评得好,区里面非常重视,下决心根治这一顽症。”普陀区建交委副主任殷路群说。去年9月16日,市市政市容管理联系会议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会后普陀区成立了“曹杨八村破墙开店”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按照宣传约谈、自行整改和联合整治三阶段开展整治。
整治难,很大原因是“动了一部分人的奶酪”,业主出租天井,月租最高的达9000元,最差的也有4000元。真如镇政府、小区党总支、居委会首先展开“友情操作”,对出租天井的业主进行政策宣讲,“家里确实困难的,协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比如帮助一户人家的孩子找工作。”对经营户则介绍他们去200米开外的正规菜场“落户”。
去年11月19日,到了联合整治的阶段,区建交委、区综治办、真如镇、区城管大队、区拆违办、区工商分局等单位联合执法,用了3天时间,将12户破墙开店的天井围墙重新砌好、粉刷,并在围墙外种植绿化,还设立了美观牢固的宣传栏,定期更新读物,既丰富了居民业余生活,又让原先破墙开店的商户无机可趁。由于前期工作扎实、全面,整治过程也平稳、有序。
停车位取代夜排档
殷路群告诉记者,“被曝光的要整治,没被曝光的同样要整治。”与曹杨八村二小区隔了一条南石一路的一小区,也有破墙开店的现象,9家靠近南石一路的居民把夜排档放到了马路上,夜晚噪声扰民、烟油呛鼻。这次综合整治中,一小区也一道“参与”。这次整治中,一、二小区总计封门35处、拆除违法搭建400平方米,周围群众连连称快。
更值得称道的是,整治中把居民需求和长效固守再次结合在一起。曹杨八村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式工人新村,发展至今小区停车位严重不足。为了防止一小区的经营户再次把夜排档放到马路上,在补种绿化的同时,普陀区又与交管部门协调,在南石一路上划线,辟出停车位,既阻挡夜排档回潮,又部分地解决了居民停车难的问题。
另据上海真如物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亮介绍,为了守住这次整治的好成效,产生长效,还采取了其他措施,比如物业专门安装了监控设备,24小时严控破墙开店的动向和流动摊贩的行踪,“一有苗头就制止,不让其形成气候”。又如,对不住在本小区内的部分住户,由物业出面租赁他们的住房,辟为小区居民公共活动室,避免破墙开店现象回潮;再如,真如镇市容服务队的协管员每天清晨巡查小区,随时掌控新情况。
本报记者 金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