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现在上海“黑车”的数量还处在可控范围内,但要再任其发展,达到更大数值,并勾连成“帮”,想治理就难度太大了。国外一些城市整治“黑车”会有更高的罚款,甚至入刑。当然,整治“黑车”的基础还是大力发展正规的公共交通。
伴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嘉定区外来人口持续导入,非法客运因投入成本低、赚钱快、入行无门槛而成为部分人谋生的“好行当”。嘉定客运中心、嘉定中心医院、轨交11号线南翔站、曹安路轻纺市场等客流较为集中的区域,“黑车”一度活动猖狂,占道、强行拉客,成为城区管理中久治不愈的一大“顽症”。
仅靠传统、单一的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往往会出现“猫捉老鼠”现象:你查我躲,你走我来,整治效果并不明显。嘉定区积极调整思路,在继续保持高密度整治常态化的前提下,创新属地管理方法,探索执法取证新模式,以人防、物防、技防“三防”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举措,全力挤压“黑车”的生存空间,同时优化公交线网运行,满足居民出行需求。
改建引导 理顺秩序
轨交11号线南翔站日均客流高达4万人次,庞大的客流带来的出行供需矛盾,使得非法客运有机可乘。
嘉定区交通局会同南翔镇政府,通过前期现场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摸清南翔地区出租车需求量,针对性地确定3处出租车候客点位,投入140万元资金设置出租车候客专用通道和乘客排队候车场所,并在站点西侧空地进行大幅改建,细致划分了区域性出租车道、市区出租车道、非机动车道及行人通道,并根据实际情况加装了遮阳顶棚。不断完善区域联勤联动机制,由南翔镇城管和站点联勤人员负责候车乘客的引导;公安交警加强对道路的交通管理,重点加强对出租车候客站点周边道路的交通秩序整治;交通执法部门负责对出租车候客秩序的监管,并延长执勤时间,联合属地公安加大集中整治。同时,积极引导区域出租车有效供应。交通局还与南翔镇政府联合开展了“出租汽车文明候客站”创建活动,协调区内嘉定江桥、嘉定大众和嘉定锦江三家区域性出租车企业安排35辆区域性出租车到候客站点营运,既挤压了“黑车”生存空间的同时,又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监控取证 查处震慑
监控取证,是嘉定目前在远郊区中率先采用的对重点地区非法客运的整治方式。
嘉定在区中心医院、轨交11号线南翔和安亭站、曹安路轻纺市场、江桥万达广场、天华学院等重点监管区域,通过高清摄像监控拍摄到的同一驾驶员驾驶同一车辆多次(不少于三次)在同一地点搭乘不同乘客,而驾驶员又无法提供乘客信息的情况,监控视频可作为认定驾驶员从事非法客运的证据,对非法客运车辆实施查处。目前,嘉定区交通执法部门在属地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已在区客运中心周边道路和轨交11号线嘉定西站前通过视频监控取证,查处了多辆非法客运车辆,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了震慑效应。
加大投入 对接需求
在对非法客运的整治过程中,嘉定区还坚持人防、物防和技防“三防”并举,一方面强化专管员队伍的建设管理,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另一方面则加强“视频巡逻”和“实兵巡逻”,增设硬隔离护栏、绿化隔离带、出租车候客站点、路外停车场(位)等设施,设置禁停、禁行标志、标线,安装违停监控设施,不定期安排牵引车处置违停车辆,有效压缩和限制非法客运违法活动空间,达到“执法带动管理、管理促进执法”的良好作用。今年以来,嘉定各街镇在重点区域持续增设物防、技防设施,累计已投入资金400多万元。
有效挤压非法客运生存空间后,如何满足城区居民的出行关系到整治效果的维持。根据居民实际出行需求,嘉定完善公交线网布局,提高公交营运效率,重点解决嘉定新城核心区及安亭、江桥、徐行、外冈等地区居民的公交出行,强化公交与轨交的衔接、新老城之间的公交对接及新市镇与城中心的公交对接,进一步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目前已调整了嘉潘线和江桥2路的线路走向,方便了徐行安新新村居民和江桥水岸丽苑小区居民的出行,同时在安虹线、嘉定7路、嘉牛专线等6条线路上增加运能。此外,还将在轨交11号线汽车城站等有条件的区域,设置专用换乘停车场,并在人流密集区域增设公共自行车项目,方便居民出行。本报记者 张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