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军界瞭望/战例
     
本版列表新闻
1942年“拉美第一大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两年后,一支传奇部队踏上征途——~~~
     
2016年08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1942年“拉美第一大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两年后,一支传奇部队踏上征途——
二战期间,巴西远征军扬威欧洲
张晓红
■ 巴西远征军第6步兵团士兵
■ 巴西远征军受到意大利民众的欢迎
■ 巴西远征军接受德军第一四八师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几乎所有拉丁美洲国家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把发生在欧亚非三大陆上的烽火视作“别人的事”。倒是“拉美第一大国”巴西成了例外,它不仅为同盟国提供军事基地,还主动派出军队远征欧洲。巴西军人在意大利战场上表现英勇,粉碎纳粹德军抵抗,获得同盟国友军和意大利民众的高度赞扬。

  初来乍到,误当战俘

  历史学家认为,巴西之所以参加二战,很重要的原因是保卫自己的海岸线,阻止轴心国特别是德国潜艇对巴西商船的袭击。1942年6月到8月,纳粹德国潜艇对航行在巴西近海的船只实施“无区别攻击”,近900名巴西水手丧生,巴西贸易港里约热内卢被完全封锁,该国经济濒临崩溃。一时间,巴西国内群情激愤,民众纷纷要求政府对德宣战,与此同时,美国也游说巴西参加反法西斯战争。8月21日,巴西总统瓦加斯发布对德宣战公告,他说“我国人民用各种方式表达同一个态度,那就是我们应该向侵略者宣战,并且立即付诸实施。”

  参战后,瓦加斯与美国总统罗斯福举行会晤,瓦加斯答应派遣巴西地面部队前往欧洲。根据计划,这支被称为“巴西远征军”(FEB)为一个师的规模,编入美军作战序列,美国负责为巴西远征军提供武器、后勤物资和人员训练。

  1943年8月9日,巴西陆军正式组建第1远征步兵师,任命德莫赖斯少将(战后成为巴西元帅)为师长,下辖第1、6、11步兵团,每团编制人数5000人(规模相当于今天的旅)。瓦加斯总统特意把长子送进部队,他早年留学柏林医学院,如今以中尉军医兼德语翻译的身份参加远征军。另外,第1师组建4个师属炮兵营,分别配备105和155毫米榴弹炮。根据巴美协定,第1师在战斗中还能得到美军坦克营支援。

  1944年7月2日,运载巴西远征军先遣部队第6团的“威廉·曼”号邮轮离开里约热内卢,经过两周的跨洋航行,抵达已经解放的意大利那不勒斯港。按计划,他们将在那里加入美国第5集团军。乘船的巴西人并未携带武器,因为美军司令部只想要更多兵员参战,至于武器装备,欧洲战场上多得是,就不必占用宝贵的跨洋运输资源了。然而美军港务人员并不明白上面的想法,当他们看到邮轮一下子运来这么多赤手空拳的士兵,还以为是从什么地方转运来的敌军战俘,因此态度恶劣,拒绝给巴西士兵安排宿营地。巴西人只好委屈地在码头上过了几夜,消息传回国内,巴西媒体怒不可遏,对美国进行猛烈抨击。

  “眼镜蛇抽上烟!”

  误会最终得以圆满解决,美军后勤部门很快给巴军送来必要的武器装备。接下来的几周里,第6团的士兵一边忙着领取装备,一边在美国军官指导下进行战前训练。远征军老兵曼萨诺说:“巴西人从宣战到真正踏上欧洲的土地,中间花了两年时间去训练。当然,就战争而言,任何战前训练都是不够的,只有经历真枪实弹的战斗,你才能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战士。”

  8月,第6团从驻地转移到塔尔奎尼亚,并在那里接受美国第5集团军司令克拉克的检阅。此时,第5集团军有部分兵力调往法国前线,巴军及时赶到,让克拉克喜不自禁。在塔尔奎尼亚短暂休整后,第6团参加代号“橄榄行动”的盟军秋季攻势,进攻德军驻守的“哥特防线”。

  “哥特防线”是德军名将凯塞林苦心经营的一道战略防线,西起意大利港口马萨,沿着亚平宁山脉一直向东延伸到亚得里亚岸边的佩扎罗,易守难攻。根据部署,“橄榄行动”以英国第8集团军为佯攻部队,将凯塞林的注意力引到亚得里亚海一边,而担任主攻的美国第5集团军乘虚而入,攻击首尾难顾的德军,进而突破“哥特防线”。巴西第6团赶到前线后,归入美国第5集团军下属第4军的战斗序列,于9月中旬开始突破塞尔基奥河谷的行动。

  起初,巴西远征军进展顺利,16日就攻占了马塞罗萨隘口,两天后又夺取卡马奥雷镇,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到10月初,巴西人基本控制了塞尔基奥河谷,德军被迫退至“哥特防线”的内侧。10月17日,巴西陆军部长杜特拉来意大利前线视察慰问,全副武装的远征军官兵在操场上整齐列队,接受将军的检阅。杜拉特向士兵们展示了他为远征军带来的新徽章:以黄色为背景的徽章上,画着一条绿色的眼镜蛇,嘴里还诙谐地叼着个冒着烟的烟斗,最下面写着代表巴西远征军的拉丁字母缩写“FEB”。

  杜拉特向士兵们发表讲话:

  “祖国的勇士们,我给大家带来家乡父老的问候,同时我也给你们送来远征军新的标志。大家应该知道,在我们出征之前,希特勒曾讥笑我们巴西人如果能在欧洲作战,那么眼镜蛇也能抽上一口烟!但是现在,我们进展神速,已经兵临‘哥特防线’,德国人根本没有表现出应战的勇气!因此,我希望大家把这个徽章标缀在军服上,让德国佬看看,眼镜蛇已经抽上一斗烟了!”

  雷鸣般的掌声和沸腾的欢呼声顿时回荡在操场上空。

  折戟城堡山

  初战的顺利让巴西人兴奋不已,然而他们无法克服长期和平岁月带来的缺陷——从将领到士兵普遍缺乏战斗经验。于是,挫折便难以避免地接踵而至。

  10月30日,第6步兵团第1营及第3营一部击败意大利“萨洛共和国”部队(由纳粹德国扶植的傀儡武装),占领“哥特防线”中一座可以观察到德军通信基地的高地。轻而易举的胜利让巴西人产生轻敌情绪,他们甚至连最基本的防御工事都懒得修,步兵就随便找一处弹坑趴进去,机枪手则把机枪高高地架在岩石上。次日凌晨,一支德军部队对高地实施偷袭,措手不及的巴西人被赶下山头,并且损失惨重。

  高地争夺战失利后,第1、11团相继抵达战场,与第6团会合,兵强马壮的巴军开始筹划对“哥特防线”的另一处重要阵地——城堡山实施强攻,准备在冬天来临前拿下它,保证前线盟军交通线的畅通。

  11月29日7时整,攻击城堡山的战斗打响。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巴西远征军三个营试图一鼓作气冲上山顶,然而经验不足的巴西人很快发现,他们在德军布置严密的火力网面前根本不是对手,尤其德国人投掷的长柄手榴弹非常厉害,据说有一枚手榴弹就造成9名巴西士兵死伤!战斗进行得如此惨烈,到处都是德军机枪撕心裂肺般的高速射击声、手榴弹隆隆的爆炸声以及士兵们被击中时的痛苦嚎叫声。巴西先头连被打得伤亡惨重,部队甚至一度丧失作战意志,出现连长临阵放弃指挥权的尴尬事件。巴军对城堡山的第一次攻击宣告失败。

  休整两周后,远征军于12月12日卷土重来,他们改强攻为突袭,于凌晨6时突袭向城堡山主阵地发起攻击,为最大限度地保证战斗突然性,巴军甚至取消炮火准备。可惜的是,巴西人还是因自乱阵脚而败下阵来,原来,巴军进攻之初,德军确实没有觉察,但缺乏战术协同经验的巴西士兵在冲击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拥挤,致使冲击速度大大降低,德军因此获得宝贵的反应时间,于是突袭又变成一次强攻。激战六个小时后,巴西人再次被德军猛烈的火力赶下山去,参加过这场战斗的巴西士兵阿马鲁回忆:“当我们遭受到机枪射击时,我立即跃入一条壕沟,整整两个小时里,我只能将头深深埋进沟里而不敢抬起,否则我一定会被打中。”

  两次攻击中,巴西远征军伤亡344人,但城堡山仍被德军占据着,巴西士兵情绪开始陷入低落。

  蒙特塞的荣耀

  撤离城堡山后,巴军移师亚平宁山脉北部的一处基地越冬。对习惯热带气候的巴西官兵而言,欧洲的冬天比德军还可恶。巴西二战烈士纪念馆馆长卡洛斯说:“意大利山区的冬天气温低到零下20摄氏度,尽管巴西官兵们有冬衣,但仍不足以御寒,所以大家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把报纸折起来塞进袜子和裤子里,结果他们走起路来显得十分滑稽。”

  1945年新年过后,巴西远征军的战斗力和士气得到恢复。2月16日,远征军又一次兵临城堡山脚下,尽管这次德国人的机枪依然令人生畏,但远征军日臻娴熟的作战技巧让他们变得镇静而勇猛,一个又一个德军火力点被摧毁。经过多达五次冲击后,巴军终于在气势上压倒了德国守军。16日17时50分左右,山上终于传来巴西军人的欢呼声:“我们到达了城堡山顶峰!”

  尽管拿下城堡山不能被称为一场决定性的胜利,但对巴西人来说却值得大书特书,因为他们在这一仗中收获了信心。此后,巴西远征军作为美国第5集团军的左翼部队,继续向意大利北部推进,于4月初进抵蒙特塞城下。在这里,他们收获了一份更大的荣誉。4月14日,盟军集中2000门火炮对蒙持塞实施火力准备后,负责佯攻的巴西远征军一马当先,冲向德军阵地,目的是掩护处在主攻方向的美军第10山地师。虽说是佯攻,但装备了M8装甲车和谢尔曼坦克的巴西人却被德国人误认为主攻部队,后者集中炮火拦截巴军的冲击。数据显示,德军在整场战斗中共发射炮弹2800余发,其中1800发落在巴西人头上。两天苦战之后,蒙特塞终于被盟军夺占,奉命守卫的巴军随后又击退了德国人的反扑,巩固了盟军对这一战略要地的控制。至此,亚平宁山脉的天然屏障被突破了,长期处于僵持状态的意大利战局终于朝着有利于盟国的方向发展。

  釜底抽薪,德军投降

  攻占蒙特塞后,巴军转而向意大利西北方向挺进。4月29日,巴军在佛尔诺沃附近追上德军第148步兵师并将其包围,巴军一边以猛烈炮火轰击敌人阵地,一边向敌军发出最后通牒。22时许,德军第148步兵师一名参谋军官来到巴西第6团团部,向团长递交投降请求。清点俘虏时,巴军发现投降者不光有第148步兵师官兵,还有德国第90装甲掷弹兵师,总人数超过1.3万人。

  对驻意德军司令来说,这些部队的投降,无异于釜底抽薪,因为他原打算将这两个师派往意大利中部防线,加强对美国第5集团军的反击。其实,这一计划完全是困兽犹斗,德军司令只是希望更久地延长战争时间,为自己与盟军谈判争取砝码。但巴军的进攻打破了他的如意算盘,他除了投降,再无出路。

  5月2日,巴军抵达都灵。同日,意大利战场的战斗宣告结束。7月,巴西军人踏上归途,在运输船上,官兵们庄重地把“抽烟眼镜蛇”的徽章别在军装上。在远离故乡的战场上,他们奋战239天,俘获敌方军官894名,士兵1.9万余人,己方阵亡444人。这一战果让首次赴欧作战的巴西军人感到无比光荣。巴西人民也组织了空前的狂欢节,为凯旋的远征军接风洗尘。  张晓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3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4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5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6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二战期间,巴西远征军扬威欧洲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战例B07二战期间,巴西远征军扬威欧洲 2016-08-08 2 2016年08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