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1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被误解的“宅文化”
  来源于日本的“御宅族”,原指热衷且精通于动漫或电脑游戏的人,后来也泛指热衷于其他形式亚文化并对其有深入研究的发烧友。如今在中国所说的“宅”则主要指窝在家里不出门的人,他们往往沉迷网络,户外活动与社会交往较少。

  宅文化的兴起与网络科技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关;同时,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如物流产业、动漫产业、网络游戏产业等,也有宅文化推动的效果。

  宅文化在诞生之初就备受争议,“宅一族”往往被贴上“邋遢”、“与社会脱节”、“自闭”、“消极”等标签,被认为沉迷虚拟生活,逃避现实,缺乏目标,难以实现自我价值。有专家指出,当一些人的欲求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时,“宅”就成为一种输出压力的方式。也有人认为,这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宅是注重个人生活空间的表现。宅在家中并不意味着疏离社交,在网上也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宅着能节省更多时间与金钱。

  “宅”在家里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习惯。不仅在中国,其他很多国家也有有趣的宅文化。在英国,18岁到30岁的年轻人当中,约有四成是宅男宅女。在意大利,“宅一族”被称为“pantofolalo”(拖鞋人),约有57%的人口更喜欢待在家里,看书、做饭、上网、看电视,甚至在家运动。德国还出现了以“宅一族”为主要成员的网络政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2016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3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4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6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广告
   第B08版:海上寻味·广告/好吃周刊
六成大学生暑期“宅”在家
被误解的“宅文化”
新民晚报要闻A04被误解的“宅文化” 2016-08-18 2 2016年08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