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帧/4K/3D放映设备价值1000万元以上,科视Christie Mirage放映机是全球唯一处理每秒120帧画面,并以4k分辨率画质和3D状态进行放映的机型。北京博纳国际影城2号厅和上海影城的1号厅是国内仅有的两个配置了这款放映机的放映厅,同时,上海影城还拥有全亚洲最大的银幕。
3D眼镜500到800元一副
昨日晚间7点30分,记者终于进入影厅,场务小姐递来一副带着塑料套的3D眼镜,据说是特制的,得500到800元一副。服务器也是特制的,因为主要是因为3D、4K、120帧格式的数字拷贝太大,对于服务器的运算和解码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现在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大概300G的容量,这样一部片子完全无压缩,左右眼两个频道,需要两台服务器,(文件大小)差不多40 T。”
画面清晰像撕掉保护膜
晚上8时15分,电影准时开始。拆开塑料包装,戴上这昂贵的3D眼镜,电影画面非常明亮,与以前看的又黑又暗的3D电影完全不同。
银幕亮了很多,但毫不刺眼,画面清晰自然。记者坐在靠前的第4排的左侧座位,完全不觉得头晕。如果把传统电影比作是一张照片,120帧的4K电影就像是照相机镜头被撕掉了一层保护膜。
此前有网上所描绘,过分清晰的镜头让观众看得见演员脸上的雀斑、毛孔和青春痘,但记者发现,镜头之前的闪烁、抖动完全消失,整体的呈现完整流畅,真实而富有质感,并不会因为演员脸上的细节而显得支离。反而是那些细微的表情和动作,让人有一种“沉浸式”的观影感受。
观众可以看到比利·林恩扮演者乔·阿尔文白里透红的皮肤,悲伤时从睫毛上掉下的眼泪;看得见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扮演姐姐面对离别时嘴唇的轻微颤抖;看到伊拉克的小孩子看到美国大兵抓走父亲时,眼睛里因为愤怒而产生的红血丝;看到鸣枪送别战死的战友时战士腿的抖动;看到被大兵摁住的敌人在濒死时的面色……
高帧率捕捉到的战士在战场上的奔跑、追逐,枪弹在空中的痕迹,或是小鸟的飞入都看得清清楚楚,充沛细节更让人沉浸其中。
就像演员站在面前表演
从上海影城的角度,它们已经投入了一切资源——起码影城里所有的海报位置都给了上面这幅画面。唯一不同的是,现场的海报上还标注着三种规格:3D、4K、120帧;3D、2K、60帧;3D、2K、24帧。
这串像谜语一样的符号其实不难理解:4K指的是放映的分辨率以及清晰度,这一标准是大多数电影院日常放映的2K的四倍。在全球,能够放映4K电影的影厅不过数千家。
在电影里面,一幅静止的图像被称做“帧”。电影得以存在的基础是人脑的视觉暂留,当一秒内闪现的静帧画面足够多,人眼就会产生运动图像的幻觉。24帧/秒是电影胶片常用的格式,因为人的视觉暂留是0.01秒,正好符合每秒24帧的标准。过往的100年里,电影始终以24帧的形式存在。唯一的例外是彼得·杰克逊的《霍比特人》,不过也只达到48帧的水平。
比利·林恩与敌人搏斗的戏,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扭打之后,用一把匕首杀死了对方。真实清晰的画面上,可以看到敌人的眼睛变红,眼角含泪,血慢慢从脑后流出,让人顿时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电影最震撼的一幕,橄榄球赛中场休息,士兵们获颁英雄奖章。但放烟火让士兵狂躁。这边烟花升起绽放,那边闪回画面是炮火连天的战场。这边碧昂斯狂歌乱舞,那边是范·迪塞尔扮演的班长在比利·林恩怀中流血死去。而120帧/4K/3D让画面转换行云流水,仿佛身临其境。 本报记者 张艺
【相关链接】
剧情简介
一个好导演,不仅仅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更是一个调动观众情绪的专家。李安无疑占满了这两项。《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有着拗口名字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19岁美国男孩的故事。比利·林恩加入美军步兵部队,被派往伊拉克战场。在一次交火中,比利为了救自己的班长,和敌人英勇搏斗。这次劫后余生让他被当做英雄召回国,参加了达拉斯牛仔队橄榄球比赛中场休息时的表演。在这之后,到底是留在美国,还是重回伊拉克战场,让比利·林恩和其他的老兵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整部影片流露出浓烈的反战情绪。李安用比利·林恩的眼睛,给出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内心的观察。观众跟着清晰的镜头经历了战事,也经历了中场秀中大兵们面临的各种不适、荒诞和不公。这场战争中的英雄,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说,无丝毫意义。普通人习惯的生活并没有因为他们而改变,除了那个爱上大兵的女拉拉队员。而士兵们习惯的生活居然还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电影的最后,“让我们离开这个鬼地方,回到战场里,回到我们的家。”这是多么鲜血淋漓的讽刺。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