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去哪个国家留学?”“你的孩子上国际学校了吗?”“在国内读完公办高中再申请留学容易吗?”最近两个周末,发生在各个留学展上的众多提问,集中表现出了家长们的各种疑惑,其中有不少家长陷入了对留学和准备留学认识上的误区。
1 材料造假或被永拒
最近,来自海外的一篇报道掀起轩然大波,国内一家教育机构被指“用‘酬金’收买美国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为差生的高中成绩造假、替代申请人撰写申请材料”等。近年来,留学中介的造假、违法现象屡禁不止,一些留学生花了钱、花了工夫赴海外求学却涉嫌违法,甚至因为不诚信而被永久拒之门外。留学专家提醒,国外院校对于造假大多采取“一票否决”,因此,学生的“真实申请”是留学道路最关键的一点。
沪上一位法律专家告诉记者,其实,在美国这类行为均违反了当地法律。根据美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未能按要求在联邦学生经济援助计划(FAFSA)的免费申请表上申报资产的行为均属欺诈行为。
留学申请从参加相关考试、认识学校、选校、申请Essay写作、申请表填写、准备推荐信等等到最后的申请提交,确实是个漫长、繁琐又具备一些难度的过程。留学专家、澳盛教育总经理袁正翔说,中国的留学市场充斥着“包办风”,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流程,也没有填写申请表的基本能力,最好全部由中介“一手包办”。“但其实,这是中国学生和家长的误区。留学指导,更多的应该是侧重在孩子长期的留学规划上,寻找和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和适合方向,以帮助他找到最合适的学校。换一个角度来说,留学必须仰赖包办,意味着孩子的能力不足以留学。”
业内人士透露,中介包办,就催生了“过度包装”。“为了让申请成功率提高,许多学生都被包装成了‘社会活动家’‘超级班干部’。”袁正翔说,其实过度包装也是一种造假,如果孩子的是非观和良知能够接纳这样的安排,这种品格的孩子出国留学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耶鲁大学招国际化及职业发展中心奖学金项目负责人瑞贝卡·维斯特福说,对于海外院校而言,他们希望的是多元化的学生,而不是流水线出来的高分、活动多的“超级学生”。“他们可以有自己的缺点,但是他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有对自己未来的定位以及专业理想。”
2 鼓励孩子发展个性
现在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成功留学,选择的“途径”是:先在国内读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国际课程班。那么,怎么选择国际课程才符合孩子的成长需求?读国际课程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在近日的2016英孚上海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相关专家给出了建议。
协和双语学校总校长卢慧文分析说,英国、美国的课程其实都是国别课程。ALEVEL课程在英式中学阶段的课程中很宽泛,每个孩子至少要选5至7门,好一点的孩子会选择9至11门。美式的高中课程通常是学分制的,好处就是它分学科大类,这个大类又按学校的资源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类,每个小类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业水平分成不同的层级,所以美式高中是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她说:“其实很多高中、大学的排名,大家可以看看,但不要太当真。国外的好多校长跟我说,这些排名就是做给你们亚洲家长看的。”
英孚教育青少儿英语中国区总裁白皎宇说,现在国际学校的数学、科学、艺术、中文等课程并不是专注于做题目,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能够陈述自我观点,鼓励并培养有辩论性质的孩子,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评判学生主要是看有没有探究精神,是不是要涉猎很多知识,是不是不停地问为什么,并不停地为怎样做到而努力。“我跟公司里的一些外国名校毕业的同事聊天,发现美国教育出来的学生和英国教育出来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前者只要你布置任务后,他们就会自己嗨起来,开始自己去创造发挥了;后者会盯着追问任务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以什么方式来呈现结果等。当然,这两种体系的教育也是各有所长,培养出的人才也是各有千秋的。”她说。
国际课程研发专家林宇澔博士则认为,学生要清楚地知道学的是什么样的科系,除了选科,还要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点。他说:“我在美国的时候,教授给我很多书单,你把这些书念完了,就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就能顺利修完学业。但到了英国却不是这样的,英国教授也是给我一个单子,上面全是问题,让我们从第一看到第十个问题,再跟教授说哪个问题是你自己感兴趣的,哪个问题是你自己可以回答的,然后再到图书馆去找资料、找答案。这样的自学能力,在国内读国际课程时就必须努力养成。” 本报记者 马丹 王蔚
教育好声音
世界的眼光与胸怀
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即便没有留学的打算,将来出国工作、旅游、社交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于是,如何正确培养国际意识、国际知识、国际视野教育的问题,已摆在各级各类学校面前。在上海,名为“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已深入到一些学校的课堂里。
位于武康路的上海世界小学,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校长陈丕君解释说:“我们对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理解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依据学校自身的实际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通过初步接触了解法语区的各国文化,让学生开阔眼界,感受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共存;二是初步培养学生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尊重地球上不同的文化;三是初步养成他们地球公民的意识和素质和国际文化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据陈丕君介绍,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国可能还是新事物,但在国际上却已列入通行课程,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这是一个大课题,但对孩子们的教育,却是要从细微处入手。结合自身的区位特征,学校开设了《欢乐法语》文化课,精选了以法国文化为原点辐射整个法语区域的文学、音乐、建筑、服饰、美食、电影、绘画等内容,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分年级加以组合,成为可接受的教学内容。 本报记者 王蔚
【相关链接】
“私人定制”留学方案
在上周末于华亭宾馆举行的第50届世界名校全国巡回招生面试会上,金吉列留学49家分公司悉数到场,特邀百余所海外名校2000余位资深留学顾问现场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专家海外院校留学咨询团队结合当下最新留学趋势、留学方向、就业形势以及移民政策等多个方面,从宏观的角度讲解留学政策,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留学观,并特别针对留学的个人情况做出中肯实用的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特点,为学生打造“私人定制”留学方案,使学生们对自己未来的择业、就业有更加清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