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乌镇并没赶上第一波古镇建设浪潮,直到上世纪末才正式“改造”。改造之前的乌镇,虽然也是千年古镇,有着非凡的前世传奇。但是老街已经颓损,人气非常萧条,在古镇的遗存之中不断夹杂进一些现代建筑、甚至石板老街也翻修成了水泥路,加上对于河流的两次拓宽,使古镇处于旧貌渐失、新颜难现的尴尬境地。
相比一般古镇只是从单纯的面貌复古,乌镇走的却是一条向深层次的文化挖掘和培养的道路。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以“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为主题的乌镇案例馆,展示了实体搭建的乌镇水阁、天人合一的保护模式、古色生香的古厅民居,以及乌镇皮影戏表演,砖雕、木雕、竹雕演示和乌镇影像图片。古建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曾经表示,乌镇的经验就是认真地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
两年前,在专家组寻找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时,考虑的因素有三个:首先是互联网经济发达;其次是希望寻找到类似达沃斯的小镇,赋予其互联网的魅力;最后一点是希望它能代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
乌镇四通八达的水道、80多座石桥与互联网追求的“互联互通”理念完全吻合。在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诗情画意的千年古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更能彰显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和美共生的神奇画面。
这两年,乌镇的发展实在让人有些“眼花缭乱”。无论是戏剧节,还是当代艺术节,抑或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希望带给人们的是一个内心深处的“江南水乡梦”,或者说这给游客营造的是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