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年睦邻 创新治理共建幸福嘉定
  2014年,上海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列为市委“一号课题”,深入调研并形成“1+6”系列文件;2015年,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地生根,基层变化让人振奋。

  早在2007年,嘉定区就开启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创新,历经10年培育发展,逐渐形成了居民小区层面的“睦邻点”、社区居委会层面的“睦邻沙龙”、街镇层面的“睦邻会所”的三级枢纽式互动参与的网络架构。

  目前,嘉定区共有睦邻点1497个,覆盖嘉定区12个街镇216个社区居委会(含29个筹建居委会),涉及时政学习、养生保健、文体娱乐、矛盾调解、生活服务、公共事务等多个领域,发展出全方位、立体化的嘉定睦邻的网络体系,促进居民自治和社区和谐。

  居民需求 凝聚情缘

  2007年,嘉定镇街道银杏社区一对空巢老人找到居委会,主动提出希望在自己家中设点,开展邻里活动。小提议,大潜力,催生了新的社会治理创新载体——社区“睦邻点”。经社区党组织的引领,睦邻点由热心居民自觉发起、活动内容自行设计、参与成员自由组合,从最初志趣相投、类型单一,发展到涵盖地缘、志缘、趣缘和业缘等类型。

  地缘:同一或相近楼栋的居民日常交流和互助关照,让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例如“谊邻之家”“邻里有情”等睦邻点;

  趣缘:居民因兴趣爱好相近而相聚,通过娱乐健身等更加亲近,例如“歌声与微笑”“活力妈妈”等睦邻点;

  志缘:志向相同的居民汇聚一堂,讨论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追求公益价值,让寂寞的楼道格外热闹,例如“帮帮乐”“老娘舅”“手拉手救助”等睦邻点;

  业缘:相近职业、境况的居民聚在一起互相慰藉,守望相助、心手相牵,让困难的邻居幸福起来,例如“你我同行”“心灵交流”“新上海人”等睦邻点。

  社区管理 协商自治

  经过多年的沉淀,嘉定睦邻从单纯活动,将触角延伸至社区层面,“睦邻沙龙”将原有松散、单一的睦邻点有机串联,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共建联建等形式,将社区居民的关注与话题聚焦到社区公共事务上来,形成公共议题,讨论公共事务,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居民自治,在议事协商方面“先行先试”,针对整治群租、停车难、拆违等社区治理难点,发挥引领作用。

  例如,安亭镇红梅社区“帮帮团”,由一群退休的阿姨自发组建,在她们的倡议下,社区居委会借助项目化运作,开展停车位规划、街心花园改造、井盖涂鸦等,让老旧小区焕发新颜;嘉定工业区凤池社区成立“彩虹志愿者联盟商会暨责任区自律联盟”项目,将沿街商铺纳入社团化管理,凝聚骨干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参与”,从“要我做”转向“我要做”,解决沿街商铺扰民问题。

  街镇特色 品牌升级

  依托睦邻品牌,街镇层面成立“睦邻会所”,是对嘉定睦邻的丰富和升级,为嘉定睦邻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共议共谋、联合联动,开展富有区域特色的活动,推动嘉定睦邻的有序发展。

  例如,进一步拓展“大睦邻”维度,党建引领睦邻点建设发展。嘉定镇街道以“睦邻党建”为切入点,有机整合91家区域党组织,实行理事会负责制,对区域发展方向、党建重点工作、协商合作项目等内容协商共议,形成了平等合作的睦邻党建模式;嘉定新城(马陆镇)“We家行动”依托新城党建联合体,形成党建引领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共治委员会、社区专项工作组”三位一体的社区共治网络,充分发挥党组织带动、党员示范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和居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菊园新区则将区域化党建资源注入楼组微小细胞,携手辖区单位开展共建联建。

  此外,新成路街道“邻里节”系列活动、真新街道“和睦邻里 幸福真新”家庭文化节、外冈镇“老大人”、华亭镇“330”工程等品牌活动,调动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构建真正基于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睦邻体系。

  睦邻网络 机制突破

  十年发展,睦邻点、睦邻沙龙、睦邻会所从下至上形成纵向睦邻体系,下一步将在区级层面筹建睦邻联盟,进一步完善睦邻网络。

  从2013年开始,嘉定区每年举办以“和睦邻里·幸福嘉定”为主题的嘉定睦邻节,由两个街镇承办开闭幕式,通过设计居民喜欢的睦邻主题活动,如:绿动城市、礼乐礼仪、一家一菜、爱家爱驾等,展示多样性居民自治的实践成果。此外睦邻节突破传统承办的主体,社区居民成为组织活动的主力,居民自愿自发、开展学习交流互动,实现政府从台前走向幕后支持,居民从旁观成为主角,企业从排斥到主动参与。突破传统意义的睦邻,由门对门的睦邻,转变为社区与辖区单位、社区与企业、区与区的“大睦邻”互动模式,构建起“社区一家”邻里氛围,凸显新时期睦邻文化内涵,引领助推社区文化发展。

  嘉定睦邻总体推进稳中有进,亮点频出,街镇的睦邻品牌创建也特色鲜明,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各街镇紧扣嘉定睦邻这一主题,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度挖掘自身的文化脉络、发展目标、社区特点、居民共识,积极创建属于自己的睦邻品牌、街镇名片,指导社区居委会争创各自的睦邻特色项目。经过多年的实践、反思、积淀,一镇一品牌,一居一特色的睦邻品牌格局逐步形成。

  嘉定镇街道的睦邻点,社区居民的联心点

  嘉定镇街道是嘉定区最早的街道,管辖4.1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常住人口7.5万人,现有社区居委会17个。2007年首创社区睦邻点,按照“三个自”(设立由居民自觉发起、成员由居民自发组成、活动由居民自行设计)、“四个缘”(地缘、业缘、趣缘、志缘)、“三个一”(一个发起组织者、一间活动室、一本活动记录台账)、“三个心”(爱心、公心、恒心)的模式建立居民活动载体,已成为社区建设的议事园、邻里和谐的温馨园、精神慰籍的开心园、文化娱乐的快乐园、体育活动的健身园、科普教育的学习园。通过“睦邻点”建设,居民多重需求得到实现,塔城路社区“曲苑之家睦邻点”,成员都是曲艺爱好者,常在一起欣赏和排练曲艺,并在社区舞台上多次展示。基层民主自治得到显现,桃园社区“老爸爸聊天室睦邻点”,成员们经常热议小区建设,通过研究商议,解决了曾经困扰小区西大门上下班高峰通行难的问题。传统邻里文化得到彰显,银杏社区“老朋友睦邻点”,成员们相聚出游、聊天、读书、看报,其乐融融,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子女也非常满意。新市民融入与服务得到体现,西大社区的“新上海人睦邻点”,通过组织各类交流、融合活动,强化新上海人这一群体的管理与服务,促进社区和谐。

  南翔镇“五众”自治有新路

  南翔镇结合实际,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围绕嘉定睦邻推出“五众自治法”(众人走出来、众人说出来、众人议起来、众人动起来、众人聚起来),全面调动群众议事、管事、处事的积极性,以主人翁精神融入社区治理。以“五众自治”为抓手,由社区党委牵头,分别在镇级层面和社区层面建立“协会”和“理事会”,并逐步打造“社区自治理事会-五众自治协会-群英汇”的自治共治体系。目前全镇共有社区26个,已成立自治理事会16个,下设76个专业委员会,团队成员已达到11320名。搭建综合平台,深化服务功能,依托“五众自治理事会”载体,制定符合本社区特点的协商议事法则,通过自治微项目运作体系,有效地把人力、财力、物力下沉至社区、居民自治理事会,社区居民的自治热情被广泛激发。丰翔社区的“爱分享自治理事会”,每年自行组织开展爱心义拍、社区年会、体育嘉年华等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欢迎。加强团队扶持,实现优势互补,通过组织联建、发展联推、事务联办等方式,积极培育有一定基础的社会组织。如:助推南翔生活网,充分发挥其新媒体先锋作用,扩大宣传阵地,吸收青年人群。挖掘工作骨干,成就群众领袖,全职太太宋妮娜“有闲不任性”,将冬衣捐助活动从几个人做成了全区知名公益团队。依托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社区,通过“小美南翔”综合服务微信平台和智慧体验区,实现线上线下社区资源、居民需求等多方面元素互动的精细化智慧管理。

  “阿拉一家人”,社区一家亲

  江桥镇作为上海郊区一个快速城市化的大镇,常住人口28.8万,社区人口可以称得上全市人口“花色品种”最齐全、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江桥以“阿拉学”、“阿拉秀”、“阿拉帮”、“阿拉议”、“阿拉治”为主基调的五个“阿拉”,开展丰富多彩的睦邻活动。“阿拉学”:学说上海话、学唱沪剧、学编织、学跳舞、学摄影等;“阿拉秀”:秀特长、秀才艺、秀技能等;“阿拉帮”:帮困、调解、妇女维权、青少年关爱等;“阿拉议”:议小区内民生、建设、保障、发展等重大决策和居民切身利益的事件;“阿拉治”:调动辖区学校、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源,提高人际交流频率,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开展社区治理。通过整合社会化资源来回应居民的个性化需求,使得居民重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跨区县、跨民族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自助互助自治的能力;通过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加深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各类人群能更快地适应江桥,融入江桥,让阿拉成为一家人,一家亲,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熟人社会”。

  “客堂汇”——具有浓郁草根特质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

  徐行镇地处嘉定区东北部,现辖10个村、4个社区。2012年初,立足农村社区的形态特征,在传统的客堂间里做起了文章,由此形成了“客堂汇”这一具有浓郁草根特质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客堂汇”设立联谊总会,下设6个分会,分会各自联系2-3个村居“客堂汇”活动。“客堂汇”重点开展三“大”活动:一是围绕村规民约、环境整治、拆违等村级事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大讨论”,深入推进基层民主自治。二是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组织开展厨艺大比拼、手工艺品展评、“邻里一家亲”等丰富多彩的“大活动”,进一步拉近邻里关系。三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传承睦邻文化、弘扬雷锋精神”等便民利民的“大服务”,更好地凸显“客堂汇”为民服务的功能。同时,依托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客堂汇”项目化运作,围绕 6大主题内容,每年开展活动百余场次,吸引4000多村居民踊跃参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专版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3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社会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十年睦邻 创新治理共建幸福嘉定
新民晚报专版A07十年睦邻 创新治理共建幸福嘉定 2016-11-10 2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