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浦大聚会
郑自华
  文/郑自华

  2016年9月25日,许昌路一家饭店的二楼大厅。

  “江浦大聚会”的会标挂在餐厅正面墙上,“江浦”系统88位老同事济济一堂,欢声笑语,一场筹备了5个月的大聚会正在这里进行……

  老死不相往来

  所谓江浦,其实是杨浦区烟糖公司江浦中心店的泛称。中心店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体制。江浦中心店下属两种经济体制,国营和集体(大家习惯将集体称之为合作),国营即中小型食品店,合作就是满大街可见的烟纸店。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中后期,受市场经济的冲击,行政性的商业公司或破产,或兼并,或重组,或倒闭,工作了几十年的员工,有的下岗,有的失业,有的自谋出路,有的当了小老板。由于这是剧烈变动的时代,随着工作岗位、家庭地址、联系方式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失去了联系。几年前,几个老同事组成江浦群,并逐步壮大为16人。后来知道,打着江浦旗号的群有不少,少的三四个人,多的“七八条枪”,大家“占山为王”,各自为政,群和群之间很少互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2016年1月28日,距离春节前的10天,我们群的大明家里突发火灾,家中被付诸一炬,大家纷纷向大明伸出援助之手。大明家失火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其他群的人纷纷向我们打听情况,询问地址,自发募捐。在交谈中,大家都希望老同事能够聚一次。于是,我们主动伸出“橄榄枝”,向各群发出邀请:定于今年9月25日,搞江浦大聚会。

  很早开始筹备

  考虑到这是二三十年未见的一次聚会,估计到会人数不少,为了让聚会精彩难忘,决定招募志愿者,凡是能热心为大家服务,有奉献精神的都可参加,并为此专门成立了“江浦大聚会筹备组群”,下设3个小组,会务组成员有建华、兆芝、大明,宣传组有永萍、清心、老曹,财务组有老沈,丽丽,笔者负责协调。

  事实证明,有筹备和没筹备,其结果完全不一样。会务组负责联系、寻找老同事;落实合适的场地;会场布置,会标张贴,签到;制定菜肴标准。宣传组负责会标的书写;设计制作LOGO;征集奖品,奖项的安排;制作大聚会纪念册,联系制作单位。财务组负责核算,收款,支付各项相关费用,做到账目公开清楚。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向与会者每人收取100元,用于支付就餐、制作纪念册、会务费等。从4月份开始,筹备组同志4次自掏腰包将筹备会议安排在同一家饭店,对该饭店的菜肴质量、价格进行考核。在讨论中,大家提出,大聚会这天,酒席上不提供黄酒白酒,只提供少量的啤酒和饮料。酒席菜肴以清淡为主,数量不宜多,因为在这种场合,大家忙于畅叙友情,“醉翁之意不在酒”,没人顾得上吃。建华、丽丽、兆芝和饭店多次沟通,将聚会的菜肴价格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老沈住在宝山的顾村,前不久眼睛刚开过刀,每次筹备会总是来得最早。老曹发挥工匠精神,揽下了设计制作奖券和LOGO的任务。很多同事主动提出要当志愿者,为聚会出点力,聚会会标是由80岁高龄的老周师傅写的,老周年事已高,由于手颤很久不拿毛笔,这次为了聚会重操旧业;玮玲主动承担设计打印与会者的名单。清心的姐姐(孤老)因病去世,安排好姐姐的后事,清心就投入到纪念册的制作中。

  8月25日开始统计报名出席聚会的人数,从一开始只有10多人,仅仅几个小时就达到60多人,以后每天出席人数都在刷新,最高的时候达到99人。

  聚会其乐融融

  9月25日上午9:30,饭店刚开门,筹备组和志愿者的同志就到场了,大家忙着贴会标,在奖品上敲LOGO章,摆放礼品和奖品。9:45,已经陆续有人报到了。这次聚会,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也50多了。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次聚会,最远的是已经定居在香港30年的音音特地飞来。我认识音音还有一段故事:1981年4月,我奉调到江浦合作当经理。刚到职没几天,音音提出要辞职,听同事说,平时音音言语不多,空闲的时候就喜欢看书。音音爱好文艺,被称为区烟糖公司的第一小提琴手,是公司小分队中活跃人物。于是,我找她谈话,那年头,大批知青返城,就业压力很大,到处是找“饭碗”的。本来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谁知结果被她说服,我说我个人很支持你的观点。最终,由家长签字保证,说明“出去以后就不进来了”,那时不要“饭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音音成了当时杨浦烟糖,也是上海烟糖公司辞职第一人,现在想来真是匪夷所思。1994年,音音第一次回上海,我和她在上海匆匆见过一面,后来就失去联系。这次辗转联系上音音,希望她能参加聚会,音音一口答应。22年未见,这次碰头,沧海桑田,所发生的变化都让人不敢想象。聚会结束,音音请同事带路,到原来工作过的地方转了一圈,拍了照片。音音在微信里对我说:“这次聚会,真切感受到了上海的魅力,更感受到老同事老朋友的热情。聚会将我寻梦圆满实现了。”

  几十年未见的老同事相见,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因为这里有青春,这里有梦想。有人说起当年卖西瓜的种种艰辛,整整一个月住在店里,以致家长只能到店门口远远看望自己的子女;有人讲到月饼销售旺季,月饼屑成了抢手货,种种细节让人忍俊不禁;有人回忆春节供应战役,已经数不清多少年没有在家吃年夜饭,让人唏嘘不止。当然,也有人在这里收获了爱情,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经粗略统计,竟然有17对。金红说,由于兴奋,一个晚上没有睡着。鹏年说,前些日子接到聚会通知,就天天盼,后来见没音信,以为不让他参加,很是失望,后来联系他的人说,怕遗忘,特地晚些时候通知,鹏年说早就盼望有这样的聚会,怎么会忘?大家互相打听,听说某某某已经去世,都喃喃自语,“早点聚会就好了,也许还能见上一面”,说得大家心里酸溜溜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下午3点多了,饭店服务员要准备夜市,开始催促了,很多人在饭店门口依依不舍,互道珍重,希望有机会再相会。

  不少人退休以后,没有手机,没有微信,也没有渠道和老同事见面,他们说到了晚年,经常想起老同事。他们拉着筹备组同志的手说:“谢谢你们办了件大好事。”很多人在群里发信息感谢筹备组所做的努力。担任某高校财务处长的亚青,听说筹备组的同志主动提出不担任抽奖嘉宾,不参与抽奖,特地发来长长的微信,表扬了筹备组的奉献精神:“我们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天,见到了30多年未见的老领导、老同事、好姐妹,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我们要感谢筹备组全体成员,你们忙碌了几个月,会务组一些兄弟姐妹都忙着照顾大家,自己忙得顾不上吃饭,脚也抬不起,在这里,我表示由衷地感谢!我相信,在你们付出的同时,一定也带给了自己快乐!”

  抽奖带来高潮

  抽奖环节将整个聚会推向了高潮。奖品有首饰盒、小铃铛、挂盘、布艺挂件、苏泊尔套装、迷你电扇、餐具礼盒、相框、双立人套装、俄罗斯套娃台灯,以及一幅山水画,奖品是筹备组成员自愿提供,得奖率为50%。这次抽奖最大的亮点是设立一个大聚会特等奖。筹备组决定,由本群永萍画的传统山水画作为特等奖。永萍退休前是营业员,原来对绘画一窍不通,经过6年的学习,山水画的绘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永萍不仅将画装裱好,而且还特地配了镜框。安排永萍的画作为特等奖,不仅因为是原创作品,同时向在场的各位传达一个理念: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退休生活安排得很精彩。抽奖的奖品价值并不一定高,但是全场的欢乐情绪却很高涨,中奖者的兴奋之情犹如买彩票中了大奖。  

  江浦大聚会结束了。有人评论说,参加了很多次聚会,数这次充满了正能量!筹备组的同志听到这句话,认为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特稿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家装专版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新民银发社区
简讯
江浦大聚会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C01江浦大聚会 2016-11-13 2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