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超进入粉丝经济,焕发新活力,可贺可喜。但热闹之外,不少棘手问题依然存在:乒超联赛的综合开发水平低,使得乒超联赛不能吸引市场注意力。
乒超联赛包括冠名费在内的3000万元打包价,竟然无人问津。其实,对于云集中国乒乓球队一线主力以及全球顶尖乒乓高手的职业联赛来说,这并非天价,问题是乒超联赛如何在目前环境下冲破瓶颈。
“许昕的手好看,马龙的皮肤很白……”迷妹们纷纷直言。倘若是仅仅看脸,这样的职业联赛不会焕发出长久的生命力。在粉丝经济的推动下,乒超联赛能否迎来向市场化和职业化转型的大好时机?
中国乒协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乒超联赛的市场价值,按照体育产业的规律去运作经营乒超联赛。乒超的无形资产,何止3000万元?有成绩、有明星、有外援、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找准定位,何愁不能成为引人关注的乒超联赛?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