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朱实疑带火,黄丸似悬金”~~~
“朱实疑带火,黄丸似悬金”~~~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实疑带火,黄丸似悬金”
上海地产柑桔香飘海外
杨洁 范洁
1 采摘
2 挑选次果
3 出口桔选果
4 出口质量把关
  实习生 杨洁 本报记者 范洁

  “朱实疑带火,黄丸似悬金。”近日,上海郊区的柑桔喜迎丰收,橙黄橘绿缀满枝头,煞是好看。

  柑桔丰收,进入销售渠道的柑桔各个经过精挑细选。上海味道在海外也深受欢迎,价格逐年上涨。前卫柑桔公司每年出口加拿大柑桔近千吨,圣诞期间尤为热销。

  上市较晚

  蜜桔的最后一站

  上周,一年一度的“沪郊优质柑桔公园直销”活动如约而至,以崇明柑桔为主的上海本地柑桔入驻七大公园,开始直销。

  早上8时,中山公园3号门内的柑桔直销点已是人头攒动。负责销售的果农当场剥开几个桔子给消费者试吃尝鲜,细腻多汁的口感让市民纷纷排队购买。除了1.5元/500克的散装桔子以外,现场还有10元/袋(3.5公斤)、20元/箱(5公斤)的规格供市民选择。

  “酸酸甜甜才有桔子的味道。”张阿姨的手上拎了满满两袋桔子,她说,基本每年都会到公园购买物美价廉的本地柑桔。“长兴岛桔子可以说是上海的‘桔子大王’了,吃起来水分很足,新鲜又实惠。”

  本地柑桔主要胜在新鲜,从田头到市区最快几小时就能送达,在口感上可以感觉到明显不同。不过,公园直销以外,市场总体还是对外地柑桔更为偏爱。

  “受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限制,上海柑桔的糖度平均在12左右,相比外地柑桔含糖量略低。”上海前卫柑桔有限公司总经理谈永斌分析,上海地处较北,柑桔成熟期也最晚,可谓是“蜜桔的最后一站”,因此上市期也较短,要想占领市场实属不易。

  据悉,今年全市的柑桔产量约为16万吨,零售价约为1.5-2元/500克,相比去年均有所增长。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会长范红伟指出,“本地柑桔要收复市场,关键还是要从提升品质入手。”近年来,市农业、林业部门也采取了增加财政补贴等多项措施,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深入,上海本地柑桔也在逐步走上优质化、精品化之路。

  技术改良

  反光膜增光锁水

  曾经,长兴岛前卫农场是上海最早种植柑桔的地方;今天,前卫柑桔公司是上海规模最大的桔园,并且成立了上海柑桔研究所。

  步入前卫的万亩桔林,绿叶金果间,几位果农正背着箩筐忙碌采摘,一派丰收景象。不远处,一块莹白光亮的土地吸引了记者的视线,走近一看,原来果树下铺设了银白色的反光膜。“利用反光膜可以增加光照度,并有效控制地表水,提升果品的色质与甜度。”谈永斌介绍,这是上海柑桔研究所与交大农科院合作的试验田,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以前是追求产量,现在更看中质量。为了让桔子的果形更美观、口感更好,我们也在不断改良栽培技术。”周永发师傅已经在前卫种了30多年桔子了,是长兴岛小有名气的柑桔专家。谈起桔子的栽培,他可谓如数家珍。由 “矮化密植”转而实行 “宽行密植”,采取“限根栽培”手段,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采用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种桔人们利用科学手段,控制桔树生长与营养均衡,优化了本地柑桔品质。

  在探索栽培技术之余,前卫还积极选育新品进行小范围试种,丰富本地的柑桔品种。“今年我们特别引进了柑桔新品‘红美人’,这个品种在国内较少种植。”谈永斌介绍,红美人口感细嫩,甜度较高,目前市场上数量稀少,价格较高,约在40-50元/500克。公司规划种植了120亩红美人,年底还将新增4万平方米红美人温室大棚。“明年或者后年,市民就能尝到上海本地的红美人了。”

  糖度分级

  二维码一键溯源

  “品名:蜜桔,采摘周期:10月-11月,保鲜期:5天……”横沙乡农业技术中心朱剑飞主任告诉记者,今年岛上的柑桔产品第一次拥有了二维码“身份证”,果农和市民对此都很感兴趣。

  只需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登录上海市经济作物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便可查到柑桔的“户口”,摸清它的“底细”了。品名、产地、种植情况、公司负责人等信息一目了然,消费者还可以直接留言评价。

  农产品源头追溯与信息查询的二维码技术,其实已经在上海的地产水果中推行了一段时间。范红伟介绍:“之前只是在个别企业进行小范围的试点,今年我们扩大了二维码的应用范围,市场上大部分柑桔的品牌产品都投入使用了。”

  除了依托二维码技术进行品牌追溯以外,在市农委的扶持下,前卫柑桔还将引进国外设备,对柑桔进行无损检验、分级分类。

  “通过这台机器,我们不仅能透过外观检测柑桔内部是否完好,还能直接显示果品的糖度。”谈永斌介绍,未来公司将按糖度区间、果径大小等对柑桔更细致分类,并在包装上加以标注。“众口难调,有的人喜欢吃酸,有的人偏爱甜。明确标注出糖度后,消费者就可以根据爱好自行选择口味了。”

  据悉,该设备还能够提供一定的社会化服务。“对消费者来说,信息更透明,吃得更称心。对生产方来说,也有助于更好地把关产品质量。”范红伟表示,如今消费者越来越愿意购买优质优价的水果,良好的市场效益也会提高果农的积极性,促进地产水果栽培技术的日臻进步。

  海外吃香

  酸甜度正对胃口

  正值丰收季,前卫柑桔公司的工厂里一片繁忙。清洗、风干、打蜡、分级、打包……一箱箱蜜桔经过精心筛选后整装待发。在之后的几周内,它们要历经长途跋涉,漂洋过海,运抵大洋彼岸的加拿大。

  据悉,前卫柑桔公司是上海唯一的鲜果出口企业,自上世纪90年代起,对柑桔鲜果进行商品化处理,销往国外,每年出口近千吨。由于本地柑桔的成熟时间相对较晚,在加拿大上市时倒是恰好成为了圣诞节期间的宠儿。上海味道在海外深受欢迎,价格也在逐年上涨。

  “相对于上海市民嗜甜的偏好,加拿大消费者恰恰喜爱甜中带酸的口感。”谈永斌表示,出口的柑桔糖度约在9-11之间,避免摄入糖分过多,也更有益于身体健康,正迎合了外国消费者的喜好。

  柑桔走出国门,质量必须严格把关。“我们的生产基地位于上海水源地青草沙畔,作为上海人的水库,环境容不得半点污染。柑桔从栽种到生产也完全符合绿色有机认证标准。”谈永斌介绍,公司还特别聘请了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加拿大有限公司协助检测,构筑了完善的出口柑桔质量管理体系。

  目前,首批生产加工的加拿大农产品批发公司“Flavor Treat”5磅装约20吨优质“前卫蜜桔”已全部达到出口标准,顺利通过各项检查后启运上海洋山港。不久后,异国人民就能品尝到酸甜可口的上海滋味。

  柑桔落沪记

  崇明是上海的柑桔之乡,可在上海栽种柑桔并不容易。受到冬季冻害、土壤偏碱性、地下水位较高等因素影响,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上海还没有成片的经济性柑桔生产园。

  1970年,长兴岛前卫农场从浙江石浦引种了24亩温州蜜桔。为时刻了解气温变化,农场种桔人在每个观测点上都会派驻专人每隔1小时观测记录1次,吃住都在现场。为抗寒防冻,他们建设了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连片防护林带,降低大风对桔树的灾害;在树根周围培土拥根,有效保持地温;编织千张草帘,为小树搭建棚架,阻挡霜雪。最终,率先试种成功。

  1977年,极端寒潮来袭。工厂、学校、医院的人们,不论是普通职工还是领导干部,也在工余时间奔赴田间,帮忙搭棚护树。经此,桔树非但没有遭受冻害,反而在次年迎来丰收。

  崇明三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水体调温带来了“暖舌”效应,水热容量大。在摸索出了有效的避冻手段后,崇明柑桔借着这一独特的小气候开始迅速发展,一跃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地产水果,上海也奇迹式地成为了国内柑桔种植最北缘的地区。

  近年来,本地柑桔在市农委等部门的扶持下,不断走向精品化、科学化之路。从“有得吃”到“吃得优”,消费理念日渐向追求健康精致转变,果品的质量也日渐升级。按照树龄、果径等固定指标分类的品牌产品陆续推出,优质优价,既满足了市民的味蕾,也饱满了果农的口袋。

  柑桔带起的旅游业也日臻成熟。上月,长兴岛郊野公园建成开放,前去踏秋的游客络绎不绝。公园内还特别开辟了一片桔园风情区,以柑桔为主题的文化长廊、创意农场也陆续建成,春赏花、秋品果,供市民体验采摘乐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扫码关注新民晚报官方微博
上海地产柑桔香飘海外
新民晚报要闻A04上海地产柑桔香飘海外 2016-11-15 2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