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不翼而飞”
上个月,冯先生在港中国际旅行社福建中路营业部,报名参加了双飞13天的新疆环线游,单价为8860元一人。因为担心当地天气冷会封路,赴疆前,冯先生多次向旅行社咨询是否会影响行程,“肯定能去”“今年暖冬”这些话让他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10月10日,全团30位游客从上海出发,冯先生对即将开始的新疆之旅充满了期待。
始料不及的是,旅行社的口头担保完全没有兑现。冯先生说,这次行程中总计有12个大小景点受天寒封路等各种原因没有去成,约占所有景点数量的一半。他向记者抱怨,全团都是60岁以上老人,天寒封路大巴必须绕道,有三天时间,单日行程700多公里,在车上十几个小时,让人苦不堪言。
在与当地地接社沟通后,冯先生得知,原来地接社在他们这个游团出发前,已数次将新疆的气候和封路情况明确告知了港中旅。“这不是在诱骗我们老人报名吗?”
还需自付费用
游客张先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次参团是冲着喀纳斯和禾木村这两个景点去的。“去之前我特地查了天气,新疆刚刚下过一场雪,这时候照片拍出来风景最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他与这两个主要景点都失之交臂。张先生说,在签订合同之前,旅行社工作人员信誓旦旦保证,进入这两个景点以及住宿禾木村一晚没有问题。
行程过一半,喀纳斯、禾木村这两个主要景点没有去成,地接社把景点换成了白沙湖。尽管不想去,但地接社称“不去就在宾馆待一天”,无奈之下,30名游客只好每人又花费了300元前往白沙湖。张先生不满,喀纳斯、禾木村这两个大景点的价值与白沙湖不能相提并论,但地接社使用“以大换小”的手段,把一些没去成的大景点通通换成了鸡肋的小景点。
退款拖拖拉拉
行程中,游客们向地接社讨要12个没去成的景点门票费。据冯先生反映,地接社一开始表示可以退还门票费的70%,另外30%由组团的港中旅退还,但直到旅途结束,游客们仍未收到退款。“地接社让我们都找港中旅要。”
拿到退款的过程颇费周折。游客顾先生说,回上海后的两周里,他来来回回去了旅行社4次,来之前都和一位熊经理预约过,“到了那里他又不在了,说家里有事,老是回避。”直到11月8月,他第4次去旅行社,终于拿到了总计700元的门票退款。
记者了解到,由于负责退款的熊经理常常“失约”,导致至今还有少部分游客没有拿到退款。
11月12日上午,记者联系到了港中旅福建中路营业部的熊经理。这位熊经理矢口否认,旅行社工作人员曾经许诺过所有景点都能进入,并声称“天气等原因属于不可抗力因素”,旅行社不承担违约责任。“都退款的,现在还有一两个人没有过来拿退款吧。”说完这句,他就挂断了电话。
应签补充条款
据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已接市民关于旅游服务的诉求达6000余件,其中关于旅行社服务的诉求达1500件。记者发现,在因天气等不可抗力原因所导致的诉求中,如无法进入景区、错过航班等,一些旅行社常常无法及时退款,或者“编造”借口不予退款,给消费者造成较大困扰。往往不少消费者只得求助于投诉平台,由相关执法部门出面协调才得以解决。
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律师周蒋锋表示,对于一些容易受到天气气候、风俗宗教、政府行为等影响的线路行程,旅行社应该事先考虑备选方案,并做到及时告知游客。“作为旅行社,比消费者更了解景区情况,应尽可能完善线路行程,把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他提出建议,口头保证不能作为法律依据,消费者可以把备选方案的细则落实到文本上,签订一份补充协议。
本报记者 夏韵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