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丹尼·博伊尔镜头里开放而活跃的都会,还是盖·里奇片中市井的混乱的城市?它是《冷山》中,清澈温柔的艾达和俊朗粗粝的英曼最后的精神支柱;也是《简·爱》里寂静荒凉的桑菲尔德庄园,更是《天才捕手》中弥漫的雾霭、泥泞的草地、坚硬的石板路、寂寞荒凉的山顶、风雨呼啸的车站、寒冷的空气。
天才需要捕手
作为一部低调的文艺片,迈克尔 ·格兰达吉的新作《天才捕手》,悄悄地于上周上映了。1000多万人民币的票房,无法遮挡这部影片的精彩。单看演员阵容就足以令人动容。于《冷山》之后时隔14年,主演妮可·基德曼和裘德·洛再次携手,只不过这次的爱情,相比之前愈发微妙。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是“口吃”的国王(《国王的演讲》)、帅气的中年间谍(《王牌特工》)科林·费斯大叔。
影片的故事基于美国大作家托马斯·沃尔夫和他的图书编辑麦克斯·珀金斯之间的友谊。科林·费尔斯在片中饰演传奇编辑麦克斯·珀金斯,是他发现了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托马斯·沃尔夫这些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顶级作家。
裘德·洛的角色自然是托马斯 ·沃尔夫,上世纪20年代末,他怀揣文学梦来到纽约,冗长的自传体小说被珀金斯看中。珀金斯大刀阔斧地删减文章篇幅,最后该书出版时大获成功,沃尔夫也成为了文学界新星,而这本书正是他流传后世的著名小说《天使,望故乡》。
随着珀金斯和沃尔夫的关系更加紧密,沃尔夫女友的嫉妒如野草蔓生。在沃尔夫第二本小说的即将面世之时,三人之间关系却愈发微妙……
影片对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还原力度极大,从场景、服装到小道具的所有细节都极为考究,甚至开信封的刀都精致到令人瞠目结舌。此前一直活跃于戏剧舞台的格兰达吉,把他在莎翁戏剧中打磨出的细腻风格带到了大银幕。他采用大量低位中景拍摄,令人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演员们如行云流水般的表演上。
在那些苦涩、无望和疑虑的日子里,因为有你的陪伴,才有了今天的我。
文艺片需要拥抱
深厚的历史、文学和戏剧的积淀,让英国的文艺片足以傲视世界影坛。单是根据英国本土名著改编的优秀电影就已经不胜枚举,而本土的诸多明星,从伊恩·麦克莱恩,到卷福、小雀斑,也几乎都受过传统莎士比亚戏剧的磨炼。
如此精雕细琢的电影制作观念,才有了那些优秀文艺电影,《傲慢与偏见》《赎罪》《呼啸山庄》《罪恶之家》《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却大多叫好不叫座。
比如2011年上映的《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其实,这本就是导演丹尼·博伊尔根据“科幻小说之母”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改编而成的舞台剧,用电影镜头拍摄之后,形成的一部英国古典戏剧气息浓郁的小成本影片。
丹尼·博伊尔的代表作《猜火车》《贫民窟的百万富翁》《127小时》《史蒂夫·乔布斯》均为中国观众所熟知,而在这部影片中,博伊尔对名著进行取舍和修改,削弱了故事的层次,但加入了自己独到的阐释与扩充,令其在新媒介中获得全新的生命。
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约翰·李·米勒的搭档演绎,将文明与人性之间的冲突展示得淋漓尽致:主人公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人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经过无数次的探索,他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开始时,这人造的怪物秉性善良,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但当他处处受到嫌恶和岐视时,他开始憎恨一切。最后,弗兰肯斯坦怀着满腔怒火追捕他所创造的恶魔,并在搏斗中和怪物同归于尽。
在全球都面对着美国商业电影的冲击时,优秀的英国文艺片摒弃了单纯的物质利益,用灵活多变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更深层次地进行人性和哲学的探讨,关注多样的生命,这正是文艺电影与商业电影的本质区别。
然而,资金和资源的缺乏,让英国本土创作者在追求艺术价值的同时,也不得不寻求好莱坞的支持——包括《007》在内的大批“美国制造”的英国大片,开始向全世界拓展。
去年在中国上映的《模仿游戏》就是一部典型的“英美混血”影片,该片的主演卷福是英国人,而发行则由美国的韦恩斯坦公司负责。影片讲述了“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故事主要聚焦于图灵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英格玛”,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经历。该片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以及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在内的7项提名,然而在中国票房极为惨淡。
令人遗憾的是,优秀的文艺影片,哪怕经过好莱坞的商业化包装,其票房号召力也无法与美国商业大片相比,其间原因,让人心生感慨。
本报记者 张艺 实习生 林菁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