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3月1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窖陈酒 汲古求变
吕吉人
■ 毛主席遍地英雄下夕烟句意 1966年
▲ 黄大痴师法富春山图 1961年
▲ 庆丰迎年图 1959年
▲ 松崖聘月(局部) 1939年
  ◆ 吕吉人

  编者按

  今年4月2日是贺天健逝世40周年纪念。3月11日起,中华艺术宫33米层以整整一层共四个展厅带来“贺天健绘画展”。展览以“汲古开今,与时俱新”“造化为师,熔铸风骨”等不同时代划分为线索,逐层展开。“笔墨当随时代”,贺天健的成就在于他既悟得了传统文人画的精奥,又从新中国的现实生活,从蓬勃的新生事物中汲取了创新的原动力。

  画家吕吉人回忆了与恩师贺天健交往的点滴。

  我自幼喜爱画画。1959年的一天,母亲带我去贺天健先生家。贺师高大魁伟,一脸慈祥,一口无锡乡音。西南朝向的画室十分明亮,墙上挂着副对联:仰俯天地大 侷促南北宗;还挂了幅“罱泥图”(后改挂“拂水崖取画材图”,后又有幅朱砂勾斫的“珠穆朗玛峰”挂对面)。问候过后,母亲将我平时的一些塗鸦之作呈上,并表示了拜师的意愿。贺天健先生看了说:画得不错,可学国画很难养活自己的,学西画会容易些,而且好赚钱。你还要不要学?我坚决表示:就想跟您学画!贺天健先生爽朗一笑:好好!然后举起只小画碟要我画出大小并比试,要我回家再练习。还说学国画必须学书法,以前我写柳公权,现在改学《董美人》(后来再写《张黑女》)。又送了我一方紫端及一些旧纸。不久,画院安排邱陶丰、苗重安来拜师学艺。再后来贺先生夫人的亲戚嵇宏武也来一起习画。 

  很感激在贺天健先生严格的教导下,除了临摹还须默背历代山水画大家的各式技法,打下了扎实的传统基础。1960年我考进了上海美专预科,在完成课堂、课外作业外,同时完成了贺天健先生布置每周的功课(我被允许减半,每幅临十张)。贺天健先生自幼习武,他说对传统要像打拳一样打进去,不怕“结壳”,关键要“破壳”从里边打出来!至今还清晰记得他边说边比划着,翻拳握拳收拳再翻拳,然后用力出拳,生动而形象的动作,还历历在目。授课中,除了画史画论技法等,还有故事。比如说到唐寅赴考作弊案,古代主考官的座轿是卸了顶的,因已经就是带罪之身!

  贺天健先生性情率真,邵洛羊老师也会来听课,贺天健先生问你来干嘛?邵说我来帮老师整理画语录,贺天健先生说你又不是我学生,是我领导。贺天健先生一再强调画品如人品、要取法乎上。学古为化,传统上开花。以及通过看山来揭古人笔墨皴法之秘。通过观云来丰富经营章法。常引用石涛之“古人之须眉不能长在今人之面目”、“笔墨当随时代”来指出,画现代画要有现代精神。另外,画要耐看,远观气势、近看笔墨;疏密合一、工写合一;要雅俗共赏等等。

  贺天健先生最后将三百多幅画捐赠给上海中国画院。永远记得在病房里他跟我说的二句话:“不要放下画笔!”“人要老实,画画千万不要太老实!”

  2017.3 于纽约

  贺天健画语录

  我在想意境可以算作画的体魄之一,而画的灵魂则要画人的性情意志,那么即使不写姓名,尽管你多样化,人家一望便可以知道是某人画的,这是要苦修苦练后才可以达到的啊,我就是在用如下的养料去修炼,(一)阅读文学书籍,(二)自己默坐而想甄陶天机,融化物我之观,(三)加紧练习书法,(又加进章草等作范本),(四)从大自然里细致地观察。

  有人说现在国画的面貌看上去是相同的,还觉得不像是现在的。这是不是因为传统的功夫用得太久了?我说,绝不是的。传统的性能是变动的,不是呆死不动的,否则,“统”就不会“传”下来了,既然称作传统就应该学他的统怎样地传着,而后再从我身上传下去,要知“传”的字义就是一个动词,传统怎么会不动呢?

  我看画的艺能也应该要这样:一.拙里藏巧。二.柔中藏坚。三.少胜多许。四.破空而来。五.绝处逢生。六.一以生万、万归于一。以上六则第一则是整体的含蓄;第二则是笔性的含蓄;第三则是布局章法的含蓄;第四则是章法不拘故常的演变,而在主要的布局有提纲挈领的力量;第五则是布局隐明的措置;第六是全体虽繁多而有纲领性的统制着,故能生出力的结实感。这许多处理都是要人去细细地体会才能得到。

  我的经验(实则不够称是经验借来代用的。)是关于“物象”要请不懂画的人看,“技法”请内行人看,“理致”请鉴赏家、行家及理论家看,而主要的行动还是要在你自己修养如何。

  我就联想到画要披猖,人不可以披猖,画要奇诡,而人不可以奇诡的,画要放诞,而人不可以放诞,画要险谲,而人不可以险谲,画要尖刻,而人不可以尖刻。画要人家捉摸不定而后惊奇。

  中国有这么许多名山大川,真是无山不美、无水不丽。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我们对自己的祖国江山,要有真挚热切的感情,才能从这里产生艺术的美来。

  胆大作画,胆大创新,是可以的,但要有条件,如果敢于大胆创新的人是一个深具传统修养的作者,对于传统的利弊洞察清楚,知道什么非破不可,什么非立不可,那就尽可胆大,如果并无传统修养而主张脱离传统胆大创新,那就害人不浅,害传统不浅。总结一句话,我以为:如果是学“古”而为“化”,那就尽可胆大包天地去创新;如果是怕“古”而图“化”,那就不过是妄自胆大、谋取惊奇而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话题·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版
   第B08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C06版:专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老窖陈酒 汲古求变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C01老窖陈酒 汲古求变 2017-03-18 2 2017年03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