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5: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本版列表新闻
~~~——从2017年普利兹克奖引发的对建筑与环境的思考
~~~——从2017年普利兹克奖引发的对建筑与环境的思考
~~~——从2017年普利兹克奖引发的对建筑与环境的思考
     
2017年03月1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们用建筑致敬自然
——从2017年普利兹克奖引发的对建筑与环境的思考
张鹏
■ 三位西班牙建筑师共同获得今年“普利兹克奖”
■ 帐亭餐厅:由入口门厅纵观整个场地空间,可以观摩建筑建构和塑料屋顶下的结构柱
■ 跑道秋色,树林中探出的灯柱仿佛弯曲的大树
  ◆ 张鹏

  ● 新闻背景

  本月初,今年的普利兹克奖出炉了,西班牙三位建筑师共同斩获了这项奖项。三位建筑师毕业后一起回到了家乡西班牙赫罗纳省奥洛特镇,三人已经默契合作了30年。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都传达出“敬畏自然”的主题。

  三位建筑师获奖ABC

  3月1日晚,拉斐尔·阿兰(Rafael Aranda)、卡莫·皮格姆(Carme Pigem)、拉蒙·比拉尔塔(Ramon Vilalta)三位来自西班牙的建筑师获得今年的普利兹克奖。

  他们的获奖作品包括贝尔略克酒庄、苏拉吉博物馆、里拉剧院、拉利拉广场、岩石公园、El Petit Comte幼儿园、Les Cols餐厅帐亭、Tossols-Basil运动场、美食艺术中心、圣安东尼-琼奥利弗图书馆,甚至还有他们三人的工作室——Barberí实验空间。评审团主席格伦·马库特评价说:“三位建筑师合作创造出富有原则、毫不妥协又充满诗意情怀的建筑,说明不朽的建筑作品应对过去、环境高度尊重,同时还清晰地预示着现在和未来。”

  业内人士说,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根植本土、因地制宜。每一座建筑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与环境完美融合。他们使用耐候钢、塑料及本地材料,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对比打造出富有诗意的建筑,他们用作品礼敬自然、尊重环境。

  据了解,三位建筑师将在5月20日赴日本参加颁奖典礼。

  获奖作品看过来

  贝尔略克酒庄是一件典型的建筑不去惊扰环境的设计作品。葡萄园与树林之间,隐藏着谦逊的葡萄酒窖,建筑半现半隐地嵌入地下,景观和建筑似乎化为一个融合体;远远望去,森林深处的酒窖仿佛带着山谷向大海“游”去。

  苏拉吉博物馆则不同,因为这位画家有“光”之画家雅称,所以三位建筑师用耐候钢这一种材料平地“扔集装箱”,堆起了有关皮埃尔·苏拉吉的博物馆:一个档案中心、临时展览空间、儿童创作室和贮藏室等。“耐候钢将随着阳光、雨水的打磨,逐渐变换颜色,最终兀立于山顶、并翘首露底,建筑将会与景观紧密融合,并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变成罗德兹市的新景观。”设计者说。

  还有,你想在怎样的环境里吃饭,帐亭餐厅如何?树林里,屋顶是由透明的管子排列而成,管子上覆盖塑料膜,建筑随着地形“流动起伏”,吃饭的人们坐的也是透明的桌子透明的椅子,仿佛空中漂浮,那感觉:未饮先醉似神仙。“让建筑最低限度扰动环境,帐亭餐厅让享受美食的人们回归户外,活在庆典中,回到悠闲慵懒的乡村慢时光。”建筑师说。

  最奇特的就是Tossols-Basil运动场了,它坐落于城市和自然保护区交界的边缘地带,专门规划用于休闲旅游项目。于是,森林生存就与建体育场产生了矛盾,因为建筑师和当地环保人士都不想损害场地环境,不愿清除大片生长缓慢的老橡树。于是,最终的设计让自然和运动完美结合,因为大树森林中的跑步者就在操场跑道上若隐若现,穿梭在负氧离子多多的自然景观之中:原有的草木植被随着四季自然颜色;看台巧妙利用了周边的小型空地和路堤,顺着地形往上“长”;修长的灯塔更是成了地平线上的聚焦点。

  用建筑点亮环境

  建筑融入并点亮环境是近年来普利兹克奖不变的主题。获得2008年普利兹克奖的让·努维尔(Jean Nouvel)说:“建筑的将来不是建筑的。”因此,他的设计依赖光,他的作品十分重视场域中的社会风俗和城市文脉,力求让建筑成为其中环境中的一个符号。

  2010年以后,建筑的英雄主义色彩逐渐淡去,礼敬自然之风渐次强烈,2012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喜欢用古老的旧砖、瓦片来做建筑,用这种循环材料打造出来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成了一座具备桃花源气质、美丽且田园的诗意校区;2013年得主伊东丰雄的建筑显示的是建筑对环境的人文关怀:“20世纪的建筑就像一部机器,它几乎与自然脱离,不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21世纪,建筑不仅应节能,还应与自然环境建立生态的、相互关照的关系,让人身处其中舒适亲切。”2015年的普利兹克奖颁奖时,得主已经去世,但普利兹克奖委员会打破惯例提前宣布弗雷·奥托获得奖项,为何?因为他用轻型拉膜结构设计了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让建筑仿佛是飘荡在森林里的一片云,建筑师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建造的是和自然界共生的社会。”

  2014年得主坂茂把敬畏自然做到了极致:他用硬纸管为神户大地震的灾民在一天时间里盖起了一座纸筒教堂,用竹编帽子设计出法国蓬皮杜中心新馆,他所使用的材料不仅容易得到,而且便宜,还可循环使用。

  这些建筑师把责任扛在肩上,我们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话题·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版
   第B08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C06版:专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他们用建筑致敬自然
善待大自然的恩赐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C05他们用建筑致敬自然 2017-03-18 2 2017年03月18日 星期六